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A、C4H10(同分異構體兩種 略)(3分)
B、C4H8(同分異構體三種 略)(4分)
體積分數(shù):A:60% B、40%(各1分)
1. (1) CH3CH2OH
CH2=CH2↑+H2O(2分) (2) ④③①②(2分)
(3) 褪色(1分) 、 有SO2(1分) ; CH2=CH2+Br2→CH2BrCH2Br (2分)
(4)無水硫酸銅 (1分);水 (1分) (5)澄清石灰水(1分); CO2(1分)
11.(2006年宿遷市四模,17)(14分)實驗室常用燃燒分析法來測定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zhì)量分數(shù),這種方法是用氧化銅作催化劑,在750℃時,用氧氣流將樣品氧化成CO2和H2O,再根據(jù)CO2和H2O的質(zhì)量求出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zhì)量分數(shù).現(xiàn)用下列各儀器裝置來確定乙炔分子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Ⅰ、Ⅱ、Ⅲ、Ⅴ中有關物質(zhì)均足量).
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產(chǎn)生的氣體由左向右流向,各裝置導管的連接順序是: G接 E、F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裝置Ⅱ的作用是__ ______;裝置Ⅲ的作用是___ _____.
(3)裝置Ⅳ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裝置Ⅴ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____.
(4)實驗前稱得Ⅰ、Ⅱ兩裝置的質(zhì)量分別為m1 g和n1 g,實驗完畢,稱得Ⅰ、Ⅱ兩裝置的質(zhì)量分別變?yōu)閙2 g和n2 g,則乙炔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___ __ ___(列出算式).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測結果與理論值存在一定偏差,你認為原因可能為 。
10.(2006年蘇州市高三教學調(diào)研測試,26)(10分)乙烯和乙烷混合氣體共a mol,與b mol的氧氣共存于一密閉容器中,點燃后充分反應,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
和CO2的混合氣體和45 g水。試求:
(1)當a=1時,乙烯和乙烷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_。
(2)當a=1時,且反應后CO和CO2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反應前氧氣的時,則b=____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質(zhì)的之比n(CO):n(CO2)=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06年山東省臨沂市期考,20)(4分)某芳香烴中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0%,
相同條件下,其蒸氣密度為空氣密度的3.66倍(M空氣設為29)。
(1)該烴分子式為_____________。其最簡單的同系物中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
色的是(寫出其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
(2)若該烴硝化時,苯環(huán)上的一硝基取代物有三種,則該烴的結構簡式可能為
_________。
8.(2006年揭陽市一模,26)(9分)取標準狀況下CH4和過量O2的混合氣體840mL點
燃,將點燃后的氣體用過量堿石灰吸收,堿石灰增重0.600g。
(1)堿石灰吸收后所剩氣體的體積是多少?(標準狀況)
(2)原混合氣體中CH4和O2的體積比是多少?
7.(2006年江蘇四市教學情況調(diào)查,23)(6分)烯烴中碳碳雙鍵是重要的官能團,在不同
條件下能發(fā)生多種變化。
(1)烯烴的復分解反應就是兩種烯烴交換雙鍵兩端的基團,生成兩種新烯烴的反應。
請寫出在催化劑作用下,兩個丙烯分子間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烯烴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氧化產(chǎn)物有如下的對應關系:
已知某烯烴的化學式為C5 H10 ,它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后得到的產(chǎn)物若為乙酸和丙酸,則此烯烴的結構簡式是 ;若為二氧化碳和丁酮
,則此烯烴的結構簡式是
。
6.(06年福州市期考,30)(10分)有總物質(zhì)的量一定的甲烷和某有機物A(分子式為CaHbOc,a≥1、c≥1、b為正整數(shù))的混合物。
(1)若混合物中甲烷和A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完全燃燒所生成的水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則A的組成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符合此條件的A中,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A的分子式為 。
(2)若混合物中甲烷和A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其完全燃燒所消耗的氧氣和生成的水的物質(zhì)的量均不變,則A的組成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符合此條件的A中,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A的分子式為 。
(3)若有機物CxHy(x、y為正整數(shù))和CaHbOc(a≥x)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總物質(zhì)的量一定,完全燃燒時所消耗的氧氣和生成的水的物質(zhì)的量均不變,那么,這兩種有機物的組成必須滿足的條件是(用含x、y、a、b、c等的代數(shù)式表示): 。
5.(06年從化市化學調(diào)研測試(四),20)(12分)結合實驗室制備乙烯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混合乙醇和濃硫酸的方法是
(2)加熱時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的理由是
(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探究乙烯的性質(zhì)時,甲學生把乙烯直接通入溴水中,結果溴水褪色,以此說明乙烯能夠使溴水褪色。但乙學生不同意,你根據(jù)實驗推斷乙不同意的理由是 ,最終甲說服了乙,兩人共同設計的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①裝置中a、b、c處的試劑分別是a
,
b ,c 燒瓶中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
是 。
②關于乙烯能夠使溴水褪色的反應類型有兩種不同的爭論,甲認為是取代反應;乙則認為是加成反應。請你設計實驗判定他們觀點的正確與否:
。
4.(06年鹽城市一模,19)測定有機化合物中碳和氫組成常用燃燒分析法,下圖是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測定烴類有機物組成的裝置,氧化銅做催化劑,在750℃左右使有機物在氧氣流中全部氧化為CO2和H2O,用含有固體氫氧化鈉和高氯酸鎂[Mg(C1O4)2]的吸收管分別吸收CO2和H2O。 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甲裝置中盛放的是 ,甲、乙中的吸收劑能否填倒?說明理由: !
②實驗開始時,要先通入氧氣一會兒,然后再加熱。為什么? ③若測得甲裝置增重ag,乙裝置增重bg,試求出烴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 ④若已知試樣是純凈物,某次測定時,測出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為C:H=11:23,能否確定其為何種烴? (填:能或不能);若能,寫出其分子式 (若不能,此空不必回答)。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