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以葡萄糖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關于該電池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電池能夠在高溫下工作
B.電池的負極反應為:
C.放電過程中,
從正極區(qū)向負極區(qū)遷移
D.在電池反應中,每消耗1mol氧氣,理論上能生成標準狀況下
氣體
[標準答案]B
[解析]A項,高溫條件下微生物會變性,所以A錯;B項,負極是葡萄糖失電子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對;C項,原電池內(nèi)部陽離子應向正極移動,所以C錯;D項,消耗1mol氧氣生成1mol二氧化碳,標準狀況下體積是22.4L,D錯。
[考點分析]
①原電池反應(反應原理、電極方程式的書寫、離子的移動方向);
②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1. 下列離子方程式與所述事實相符且正確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氣中失效:
B.用濃鹽酸與
反應制取少量氯氣:
C.向
溶液中通入過量
制
:
D.在強堿溶液中次氯酸鈉與
反應生成
:
[標準答案]C
[解析]漂白粉失效的化學方程式為
,那么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A項錯;實驗室制取
的原理是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所以B項錯;D項,在強堿溶液中,不可能生成
,所以D錯。
[考點分析]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10. 具有顯著抗癌活性的10-羥基喜樹堿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10-羥基喜樹堿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不能與
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C.不能發(fā)生酯化反應
D.
一定條件下,1mol該物質(zhì)最多可與1mol
反應
[標準答案]A
[解析]根據(jù)結構簡式,很容易查出
的原子個數(shù),所以分子式為
,A項對;因為在苯環(huán)上有羥基,構成羥基酚的結構,所以能與
發(fā)生顯色反應,B項錯;從結構簡式可以看出,存在
,所以能夠發(fā)生酯化反應,C項錯;D項,有三個基團能夠和氫氧化鈉反應,苯酚上的羥基、酯基和肽鍵,所以消耗的氫氧化鈉應該為3mol。
[考點分析]
①原子共平面問題(深層次)
②根據(jù)結構能判斷該物質(zhì)的類別。
③根據(jù)官能團判斷該物質(zhì)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以及能發(fā)生哪些反應類型。
④根據(jù)結構判斷發(fā)生一些化學反應時的定量關系
9. 下列化學實驗事實及其解釋都正確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
,振蕩靜置后分層,
層呈紫紅色,說明可用
從碘水中萃取碘
B.向
水溶液中滴加鹽酸酸化的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
難溶于鹽酸
C.向0.1mol·L-1
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
溶液,
溶液褪色,說明
具有氧化性
D.
向2.0mL濃度均為0.1mol·L-1的
、
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說明
的
比
的
大
[標準答案]AD
[解析]A項,是高中化學必修1一個很重要的實驗---萃取實驗;B項的敘述是錯誤的,在該實驗中根本得不到白色沉淀,因為亞硫酸不可能制取鹽酸;C項只能說明
具有還原性,因為
具有強氧化性,常做氧化劑。D項,沉淀呈黃色,說明沉淀是
,也就意味著
的
比
的大。
[考點分析]
①重要試驗的操作過程、實驗現(xiàn)象、結論和解釋應牢記;
②
的運用。
8. X、Y、Z、W、R是5種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Z、W、R處于同一周期,R與Y處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與Y、R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其半徑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與元素Y形成化合物
C.元素Y、R分別與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
D.元素W、R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強酸
[標準答案]C
[解析]從題目所給的條件可以看出X是
元素,Y是
元素,Z是
元素,W是
元素,R是
元素。所以,A項,Y、Z、W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
、
、
),其半徑依次減小(判斷依據(jù):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半徑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B項,X和Y元素能形成2種化合物,
和
;C項,元素Y、R分別與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是氫化物,因為Y(O元素)和R(S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Y
R,所以對應的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W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是中強堿,而R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是強酸。
[考點分析]元素周期律的運用
①同周期、同主族內(nèi)元素性質(zhì)(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金屬性、非金屬性、酸堿性、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等)變化規(guī)律。
②元素之間化合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書寫。
不定項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4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正確答案只包括一個選項,多選時,該題的0分;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的的2分,選兩個且都正確的得滿分,但只要選錯一個,該小題就得0分。
7. 在下列各溶液中,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強堿性溶液中:
、
、
、
B.
含有0.1 mol·L-1
的溶液中:
、
、
、
C.
含有0.1 mol·L-1
溶液在中:
、
、
、
D.
室溫下,pH=1的溶液中:
、
、
、
[標準答案]D
[解析]A項,強堿性溶液意味著存在大量的
,所以
不能共存(
);B項,
和
因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共存(
);C項,
和
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共存
[考點分析]離子共存問題(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應牢記)
①由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②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③溶液酸堿性的判斷(隱含條件)。
6. 下列有關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實驗室常用右圖所示的裝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
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準確量取25.00mL
溶液
C.
用量筒取5.00mL 1.00mol·L-1鹽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鹽酸
D.
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時有機層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標準答案]B
[解析]A項,導氣管深入到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去了,這樣容易產(chǎn)生倒吸,所以該裝置不能用于制備乙酸乙酯;B項,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溶液,用的儀器室滴定管,滴定管有兩種:酸式和堿式,具體使用范圍是: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裝堿性溶液,因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堿性溶液侵蝕,使塞子無法轉(zhuǎn)動。堿式滴定管不宜于裝對橡皮管有侵蝕性的溶液,如碘、高錳酸鉀和硝酸銀等。所以量取高錳酸鉀溶液用酸式滴定管。C項,有兩點錯誤之處,第一點量筒只能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第二點在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時,溶解操作應在燒杯內(nèi)溶解,不允許在容量瓶內(nèi)溶解。D項,苯的密度比水小,飄在水上面,故有機層應該從上口倒出。
[考點分析]常見實驗的儀器組裝,操作過程、注意事項要牢記;
常見儀器的使用,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地方(精確度)
5. 化學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明礬水解形成的Al(OH)3膠體能吸附水中懸浮物,可用于水的凈化
B. 在海輪外殼上鑲入鋅塊,可減緩船體的腐蝕速率
C.
的熔點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溫材料
D. 點解
飽和溶液,可制得金屬鎂
[標準答案]D
[解析]A項,明礬凈水的原理是
,利用
的吸附性進行凈水;B項,是因為輪船主要用鐵造外殼,鐵在海水中易被腐蝕.鍍上比鐵活潑的鋅,形成原電池,鋅作負極,失去電子先被腐蝕,從而起到保護鐵的作用,從而可減緩船體的腐蝕速率;氧化鎂的熔點是2852℃,可用于制作耐高溫材料;電解
飽和溶液,發(fā)生地化學反應為
,不會產(chǎn)生金屬鎂,電解熔融的
能制取單質(zhì)鎂,發(fā)生的反應
。
[考點分析](1)物質(zhì)的水解反應,以及水解反應的用途;(2)常見生活常識的原理;(3)常見物質(zhì)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具體用途;(4)常見物質(zhì)的制備及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25℃時,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
數(shù)目為0.2NA
B. 標準狀況下,2.24L Cl2與過量稀NaOH溶液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0.2NA
C. 室溫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shù)目為1.5NA
D. 標準狀況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1.0NA
[標準答案]C
[解析]A項,PH=13也就是意味著
,則
,所以
,所以
;B項,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該反應為歧化反應),
,那么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應該為
;C項,乙烯和丁烯的最簡式都是
,則
,所以
,
;D項,標準狀況下,甲醇為液態(tài),那么甲醇的物質(zhì)的量就不是
,則所含有的氧原子個數(shù)也不為
。
[考點分析]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載體考察如下知識點①考查22.4L/mol的正確使用;②考查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shù)的計算;③正確表示一定物質(zhì)的量的某物質(zhì)微粒所含某種微粒的個數(shù);④考查在標準狀況下一定體積的氣體分子所含的分子數(shù)和原子數(shù)。
3.下列所列各組物質(zhì)中,物質(zhì)之間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xiàn)如圖所示轉(zhuǎn)化的是
|
a |
b |
c |
A |
Al |
AlCl3 |
Al(OH)3 |
B |
HNO3 |
NO |
NO2 |
C |
Si |
SiO2 |
H2SiO3 |
D |
CH2=CH2 |
CH3CH2OH |
CH3CHO |
[標準答案]B
[解析]A項:
(
或者
,
(
),
(
),
的轉(zhuǎn)化必須經(jīng)過
(反應方程式為:
)和
(
)這兩步,所以A項不選;
B項:
(
),
(
),
(
),
(
),所以B項正確;
C項:
(
),
必須經(jīng)過兩步(
和
),
D項:
(
),
(
),
(
),
就必須經(jīng)過兩步(
和
)
[考點分析]熟練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