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正確認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角色.《新課標》指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互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師要改變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數學教學是教師組織下的師生、生生的雙邊活動.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數學教學,往往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一堂好課”的評價也往往是評價教師的“表演”,忽視對學生學習行為的關注.這堂課,試圖使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為“演員”.通過學生匯報、交流以及相互之間的評價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改變“老師講,學生聽” 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
2.1 返璞歸真,讓學生經歷數學發(fā)現的過程.《新課標》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該返璞歸真,努力揭示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發(fā)展過程和本質.數學課程要講邏輯推理,更要講道理,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尋數學發(fā)展的歷史足跡,把數學的學術形態(tài)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tài).”課本給出的對數運算性質為什么只有三條?這三條又是如何發(fā)現的?數學結論的發(fā)現,似乎只是前人的事、數學家的事,不必學生去尋找,教師也把教學的重心放在結論的證明與鞏固練習上.雖然教材由指數的運算性質邏輯地演繹出對數的運算性質,但是,教師應該注意到數學既是一門系統(tǒng)的演繹科學,也是一門試驗性的歸納科學,用對數學本質的認識設計自己的教學.對數的運算性質,未必是通過研究常用對數而發(fā)現的.本節(jié)課力圖把“學術形態(tài)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tài)”,有意設計成“研究性學習”,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歸納,發(fā)現對數的運算性質,體驗數學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歷程,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但是,實驗觀察得到的結論未必正確,正如學生自己所說“要通過嚴密的證明,數學規(guī)律才能存在(可信).”當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采用探究、發(fā)現的方式教學,“對不同的內容,可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
1. 4 練習鞏固,布置作業(yè)
板演課本例4與例5.即“用logax,logay,logaz表示loga與loga
”以及“求log2(47×25)與lg
的值”.同學們都順利完成了任務.
2 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教學設計
1. 3 匯報、交流,自我評價
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活動的情況,不僅匯報了數學結論發(fā)現的過程,還包括一些組織方式,如是否有分工合作;有無出現過錯誤?又怎樣糾正的?是否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等等.把所填寫的表格放到視頻展示臺,投影到大屏幕上.
請其他小組的學生評價該小組的活動,也可以補充不同意見.
歸納小結,明確對數的運算性質如下(把底數換成a):
如果a>0,a≠1,M>0,N>0,那么①log(MN)=log
M+log
N; ②log
(
)=log
M-log
N;③log
M
=nlog
M(n∈R).
1. 2 相互協(xié)作,填寫《數學實驗》
有的小組進行了簡單的組織:兩人一對,一人使用計算器計算,另一人填寫表格,然后交換.
下面是一個學生填寫的《數學實驗》:
M |
23 |
87 |
26 |
18 |
N |
15 |
7 |
19 |
123 |
lgM |
1.3617 |
1.9395 |
1.4150 |
1.2553 |
lgN |
1.1761 |
0.8451 |
1.2788 |
2.0899 |
lgM+lgN |
2.5378 |
2.7846 |
2.6937 |
3.3452 |
lgM-lgN |
0.1856 |
1.0944 |
0.1362 |
-0.8346 |
lgMlgN |
1.6015 |
1.6391 |
1.8094 |
2.6234 |
![]() |
1.1578 |
2.2950 |
1.1065 |
0.6006 |
lg(MN) |
2.5378 |
2.7846 |
2.6937 |
3.3452 |
lg![]() |
0.1856 |
1.0944 |
0.1362 |
-0.8346 |
lg(M+N) |
1.5798 |
1.9731 |
1.6532 |
2.1492 |
lg(M-N) |
0.9031 |
1.9031 |
0.8451 |
Error |
lgM![]() |
20.4259 |
13.5766 |
26.8845 |
Overflow |
NlgM |
20.4259 |
13.5766 |
26.8845 |
154.3985 |
注意:在這個小組的學生所填寫的表格中彌補了老師印制表格時的失誤--少了“l(fā)g(M-N)”,并增加了兩項lgM與NlgM.
這位同學在“觀察計算結果,提出同一列中計算結果間關系的猜想”欄寫出了:
lgM+lgN=lg(MN);lgM-lgN=lg;lgMN=NlgM.
一些同學還寫出了一般結論(以a為底).
大多數同學在“證明猜想”欄寫出了利用指數運算性質證明對數運算性質的過程.
許多同學在“實驗心得”欄寫出自己實驗的心得,摘錄如下:
“數學規(guī)律從實驗中發(fā)現,然后可以適當的方法證明,同時要團結合作.要通過嚴密的證明,數學規(guī)律才能存在.”
“細心,嚴謹,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實驗,要耐心.”
“實踐出真知.”
“在計算中發(fā)現規(guī)律,在一次次實驗中找出共性.要善于發(fā)現和探索.”
“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應認真對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個明白才能下結論.”
“團結協(xié)作,善于歸納總結,從海量數據中經仔細觀察、大膽猜想,嚴密推理發(fā)現客觀的數學規(guī)律.實驗是檢驗真理的方法.”
“本次實驗誤差較多,要多保留幾位小數.要尊重實驗結果.”
……
4、實驗心得(留空).
表中,橫向M、N的數據沒有給出,學生可以自由選;縱向也是開放的,并不限制僅僅觀察表中列出的項目,可以自己設立計算(觀察)項目.
3、證明猜想(留空).
2、觀察計算結果,提出同一列中計算結果間關系的猜想(留空).
1、實驗要求
⑴坐在奇數排的同學把身子轉過去坐,與偶數排的同學每4人組成一個小組;
⑵每一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研究結束后,請他代表小組做匯報發(fā)言;
⑶自定第一、第二行中M、N的數值,用計算器計算出各列中所指出的數值.
M |
|
|
|
|
N |
|
|
|
|
lgM |
|
|
|
|
lgN |
|
|
|
|
lgM+lgN |
|
|
|
|
lgM-lgN |
|
|
|
|
lgMlgN |
|
|
|
|
![]() |
|
|
|
|
lg(MN) |
|
|
|
|
lg![]() |
|
|
|
|
lg(M+N) |
|
|
|
|
|
|
|
|
|
|
|
|
|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