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堂资源在线,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高潮,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国产欧美va天堂在线观看视频,xx色综合

(2)提出假設:同學們從5種無色溶液中取出4種.貼上A.B.C.D標簽.并且假設這一組溶液可能是..和稀鹽酸.(3)實驗探究:同學們按以下步驟進行鑒別.第一步: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的A.B.C.D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鹽酸.實驗現象記錄如下:溶液ABCD加入鹽酸后的現象無明顯變化無明顯變化有氣泡產生無明顯變化實驗結論:C是 溶液.第二步:依據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其中夾持固定裝置已略去.從長頸漏斗加入鹽酸.可以觀察到C溶液中有氣泡產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溶液均無明顯變化.實驗解釋:A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氧氣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氣體,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幾個有關氧氣的問題.
(1)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a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b
試管
試管

②化學實驗綠色化的特點是:原料、產物、條件無毒無害,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從綠色化學的理念考慮,應選擇A裝置制氧氣,請寫出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或化學表達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
③制氧氣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是
C
C
D
D
(填序號).
④通過查閱資料得知:a.在實驗室中,常用加熱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b.氨氣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其水溶液稱為氨水;則實驗室制取氨氣時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B
B
,收集裝置是
E
E
.(填字母編號)
(2)小明對媽媽殺魚時從魚肚內取出的鰾(見下圖)產生了興趣,他確定了“探究鰾內氣體
體積和成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小明通過查閱有關資料獲知:這種魚鰾內氧氣約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氣.探究分兩步進行.
①測量鰾內氣體體積.小明設計了兩種方法:
A:用醫(yī)用注射器抽取鰾內氣體,測量其體積;
B:在水下剌破鰾,用排水集氣法收集鰾內氣體并測量其體積(如圖).
你認為這兩種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B
B
,理由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使體積不準確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使體積不準確

②探究鰾內氣體的成分.給你一集氣瓶的鰾內氣體,請你幫助他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方法 現象 結論
驗證鰾
內含O2
用燃燒的木條檢驗
用燃燒的木條檢驗
木條能繼續(xù)燃燒
木條能繼續(xù)燃燒
鰾內含有氧氣
鰾內含有氧氣
(3)小明參觀某養(yǎng)魚池時,好奇的發(fā)現農民向養(yǎng)魚池中撒一種叫過氧化鈣(CaO2)的淡黃色固體,用來增加魚池中的含氧量.根據獲得的信息計算:
①過氧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72
72

②過氧化鈣中鈣、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5:4
5:4

③72克過氧化鈣與多少克二氧化碳中含氧元素質量相等?
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資陽)下列是同學們對物質溶液酸堿性的一次探究活動.我們知道溶液酸堿度pH可顯示的溶液的酸堿性;酸溶液pH<7,溶液顯酸性;堿溶液pH>7,溶液顯堿性.提出問題:鹽溶液的pH怎樣呢?鹽溶液顯什么性呢?
猜想與假設:鹽溶液的pH可能為:pH=7、
中性
中性

設計與實驗:
(1)要測定鹽溶液的酸堿度,不能選擇下列試劑中的
①②
①②
(選填序號)進行測定實驗;
①紫色石蕊試液   ②無色酚酞試液   ③pH試紙
(2)下列是兩同學分別對相同的NaCl溶液、CuSO4溶液、K2CO3溶液的pH進行的測定實驗:
甲同學:取pH試紙放在玻片上,用玻棒蘸取測試液滴在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pH標準比色卡比較.
乙同學:取pH試紙放在玻片上,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再用玻棒蘸取測試液滴在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pH標準比色卡比較.
記錄數據:下表是兩同學記錄所測pH的實驗數據:
NaCl溶液 CuSO4溶液 K2CO3溶液
甲同學 7 4.2 10
乙同學 7 4.5 9.6
結論:通過測定幾種鹽溶液的pH,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鹽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鹽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評價與反思:上述兩同學測得的數據,反映了溶液真實pH的是
同學,另一同學測定的不夠真實的原因在于:
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會稀釋待測液,從而導致測量的結果不準確
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會稀釋待測液,從而導致測量的結果不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軍發(fā)現: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要放出熱量,等反應完全后不再放熱,
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要放出熱量,等反應完全后不再放熱,

而加入的鹽酸會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而加入的鹽酸會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雯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象,小雯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
石蕊遇堿變藍,遇中性溶液變紫,而這兩種顏色比較接近,現象不明顯
石蕊遇堿變藍,遇中性溶液變紫,而這兩種顏色比較接近,現象不明顯
;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
溶液變?yōu)榧t色,表明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但是滴加的氫氧化鈉過量,不容易判斷終點,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溶液變?yōu)榧t色,表明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但是滴加的氫氧化鈉過量,不容易判斷終點,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雯: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
根據資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達到弱堿性時石蕊才會變成紫色,而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氫氧化鈉溶液依然過量,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根據資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達到弱堿性時石蕊才會變成紫色,而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氫氧化鈉溶液依然過量,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
【資料卡片】:
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在不同酸堿性溶液中的變色情況
紫色石蕊試液 pH<5.0:紅色 5.0<pH<8.0:紫色 pH>8.0: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 pH<8.2:無色 8.2<pH<10.0:紅色 pH>10.0:無色
④小杰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不正確;氫氧化鈉也為白色固體
不正確;氫氧化鈉也為白色固體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
100℃(填“>”、“<”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
4
4
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填“>”、“<”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
在溫度較高的時候酚酞在堿性溶液中不會變紅.
在溫度較高的時候酚酞在堿性溶液中不會變紅.
;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有氣泡出現,你認為原因是
氫氧化鈉變質
氫氧化鈉變質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江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溫度/°C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64 85 138 203 285 376

①試劑A是
Ca(OH)2
Ca(OH)2
(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
過濾
過濾
、Ⅱ
蒸發(fā)
蒸發(fā)
、Ⅲ
降溫結晶
降溫結晶
;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江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
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來洗滌所得晶體
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來洗滌所得晶體
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②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量的關系圖(不要求精確);解題過程:
①設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消耗鹽酸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 44
xy?7.3%2.2g
106
x
=
73
y?7.3%
=
44
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13.5g-5.3g
13.5g
×100%=60.7%
②根據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鹽酸的質量為50g
故可以作圖如下:
①設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消耗鹽酸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 44
xy?7.3%2.2g
106
x
=
73
y?7.3%
=
44
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13.5g-5.3g
13.5g
×100%=60.7%
②根據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鹽酸的質量為50g
故可以作圖如下:
;
【反思】: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量分數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氫氧化鈉變質的過程可以知道,氫氧化鈉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會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13.5g樣品中包含了水的質量,而計算時沒有考慮到吸收的水的質量,故會使求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大
根據氫氧化鈉變質的過程可以知道,氫氧化鈉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會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13.5g樣品中包含了水的質量,而計算時沒有考慮到吸收的水的質量,故會使求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偏大
;
【拓展提高】:欲使實驗結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
將氫氧化鈉樣品烘干后進行實驗
將氫氧化鈉樣品烘干后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軍發(fā)現: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是______
______;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雯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象,小雯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______;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______;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雯: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______;
【資料卡片】:
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在不同酸堿性溶液中的變色情況
紫色石蕊試液pH<5.0:紅色5.0<pH<8.0:紫色pH>8.0: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pH<8.2:無色8.2<pH<10.0:紅色pH>10.0:無色
④小杰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______.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______100℃(填“>”、“<”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______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______(填“>”、“<”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______;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有氣泡出現,你認為原因是______.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江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溫度/°C1020406080100
溶解度/g6485138203285376

①試劑A是______(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江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______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②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量的關系圖(不要求精確);解題過程:______;
【反思】: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量分數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拓展提高】:欲使實驗結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軍發(fā)現: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是______
______;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雯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象,小雯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______;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______;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雯: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______;
【資料卡片】:
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在不同酸堿性溶液中的變色情況
紫色石蕊試液pH<5.0:紅色5.0<pH<8.0:紫色pH>8.0: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pH<8.2:無色8.2<pH<10.0:紅色pH>10.0:無色
④小杰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______.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______100℃(填“>”、“<”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______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______(填“>”、“<”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量分數;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______;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有氣泡出現,你認為原因是______.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江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溫度/°C1020406080100
溶解度/g6485138203285376

①試劑A是______(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江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______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②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量的關系圖(不要求精確);解題過程:______;
【反思】: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量分數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拓展提高】:欲使實驗結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