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問題1:設空氣中N2、O2的含量分別為0.80和0.20(體積分數(shù)),則110 L空氣和足量的FeS2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同溫同壓)變?yōu)?U> L。
問題2:為了防止環(huán)境污染并對尾氣進行綜合利用,硫酸廠常用氨水吸收尾氣中的SO2、SO3等氣體,再向吸收液中加入濃硫酸,以制取高濃度的SO2及(NH4)2SO4和NH4HSO4固體。
為了測定上述(NH4)2SO4和NH4HSO4固體混合物的組成,現(xiàn)稱取該樣品四份,分別加入相同濃度的NaOH溶液50.00 mL,加熱至120 ℃左右,使氨氣全部逸出〔(NH4)2SO4和NH4HSO4的分解溫度均高于200 ℃〕,測得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標準狀況):
實驗序號 | 樣品的質量/g | NaOH溶液的體積/mL | 氨氣的體積/L |
1 | 3.62 | 50.00 | 0.896 |
2 | 7.24 | 50.00 | 1.792 |
3 | 10.86 | 50.00 | 2.016 |
4 | 14.48 | 50.00 | 1.568 |
(1)由1組數(shù)據(jù)直接推測:用1.81 g樣品進行同樣實驗時,生成氨氣的體積(標準狀況)為 L。
(2)試計算該混合物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3)求所用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寫出計算過程)
硫酸是極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業(yè)、農業(yè)、醫(yī)藥、軍事等領域應用廣泛。工業(yè)上通常用接觸法制硫酸,主要原料是硫鐵礦和空氣。接觸法制硫酸的生產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凈化;②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③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
問題1:設空氣中N2、O2的含量分別為0.80和0.20(體積分數(shù)),則110 L空氣和足量的FeS2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同溫同壓)變?yōu)長。
問題2:為了防止環(huán)境污染并對尾氣進行綜合利用,硫酸廠常用氨水吸收尾氣中的SO2、SO3等氣體,再向吸收液中加入濃硫酸,以制取高濃度的SO2及(NH4)2SO4和NH4HSO4固體。
為了測定上述(NH4)2SO4和NH4HSO4固體混合物的組成,現(xiàn)稱取該樣品四份,分別加入相同濃度的NaOH溶液50.00 mL,加熱至120 ℃左右,使氨氣全部逸出〔(NH4)2SO4和NH4HSO4的分解溫度均高于200 ℃〕,測得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標準狀況):
實驗序號 | 樣品的質量/g | NaOH溶液的體積/mL | 氨氣的體積/L |
1 | 3.62 | 50.00 | 0.896 |
2 | 7.24 | 50.00 | 1.792 |
3 | 10.86 | 50.00 | 2.016 |
4 | 14.48 | 50.00 | 1.568 |
(1)由1組數(shù)據(jù)直接推測:用1.81 g樣品進行同樣實驗時,生成氨氣的體積(標準狀況)為 L。
(2)試計算該混合物中(NH4)2SO4和NH4H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3)求所用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寫出計算過程)
實驗序號 | 樣品的質量/g | NaOH溶液的體積/mL | 氨氣的體積/L |
1 | 3.62 | 50.00 | 0.896 |
2 | 7.24 | 50.00 | 1.792 |
3 | 10.86 | 50.00 | 2.016 |
4 | 14.48 | 50.00 | 1.568 |
1.B 2.B 3.B 4.B 5.A 6.BD 7.A 8.A 9.AD 10.A 11.AD
12.CD 13.C 14.A 15.B 16.D 17.D 18.C 19.A 20.B 21.A 22.B
23.(1)E、、
。2)D、
、
。3)A、
、
(4)D、
、
.
24.①
、
、
④
25.(1)磺酸基H亦有較強的酸性
w.w.w.k.s.5.u.c.o.m
。2)A (3)
26.(1) 。2)
。3)②⑤
。4)
n
(2)①
、
。2)①②③④
29.
。2)可以,因為該反應的總反應式為,原子利用率=34/34×100%=100%,故可稱為理想狀態(tài)
30.(1)A、D 。2)除去過量的硫粉。3)
(4)生成
:
,∴ 未飽和
(5)B。6)設析出的晶體質量為x(g)
30×1.14-18.9=15.3(g)
∴ x=23.1(g)www.ks5u.com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