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掛在橡皮繩下端的鉤碼個 | 橡皮繩下端的坐標(Xi/mm) | |
甲 | 乙 | |
1 | 216.5 | 216.5 |
2 | 246.7 | 232.0 |
3 | 284.0 | 246.5 |
4 | 335.0 | 264.2 |
5 | 394.5 | 281.3 |
6 | 462.0 | 301.0 |
電流I/mA | 2.7 | 5.4 | 12.4 | 19.5 | 27.8 | 36.4 | 47.1 | 56.1 | 69.6 | 81.7 | 93.2 |
電壓U/V | 0.04 | 0.08 | 0.21 | 0.54 | 1.30 | 2.20 | 3.52 | 4.77 | 6.90 | 9.12 | 11.46 |
I .做“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的實驗時,交流電的周期為T。上圖是某次實驗的紙帶,舍去前面比較密集的點,從0點開始,依次的計數(shù)點標以1、2、3…。1、2計數(shù)點與0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依次為x1、x2 ,則物體通過1計數(shù)點的速度v1=_________,運動的加速度為________ 2、3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_.(用T、x1、x2 表示)
II.關于力學中的有關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小車應從遠離打點計時器釋放;
B.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不需要使兩個細繩間的夾角盡量大;
C.在研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實驗中,斜槽軌道必須是光滑的;
D.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要保證鉤碼的質量要遠大于小車的質量
III. 如圖所示,某學習小組在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
(1)圖中的實驗器材,器材①名稱是:_________;器材②的名稱是:____
⑵.以下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 )( 答案不止一個 )
A.必須選用同樣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實驗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保持一致
B.小車在運動中會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以平衡阻力
C.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D.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E. 如果忘記平衡摩擦力,紙帶上的點是兩頭疏,中間密
F. 利用紙帶上的第一個點到最后一個點的平均速度表示小車獲得的速度
G.處理數(shù)據(jù)時,應該作出功與速度的圖像,觀察它是否為一條拋物線三 分析與計算(9x4=36分,必須寫出解題過程,只寫最后結果不得分)
掛在橡皮繩下端的鉤碼個 | 橡皮繩下端的坐標(Xi/mm) | |
甲 | 乙 | |
1 | 216.5 | 216.5 |
2 | 246.7 | 232.0 |
3 | 284.0 | 246.5 |
4 | 335.0 | 264.2 |
5 | 394.5 | 281.3 |
6 | 462.0 | 301.0 |
電流I/mA | 2.7 | 5.4 | 12.4 | 19.5 | 27.8 | 36.4 | 47.1 | 56.1 | 69.6 | 81.7 | 93.2 |
電壓U/V | 0.04 | 0.08 | 0.21 | 0.54 | 1.30 | 2.20 | 3.52 | 4.77 | 6.90 | 9.12 | 11.46 |
I .做“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的實驗時,交流電的周期為T。上圖是某次實驗的紙帶,舍去前面比較密集的點,從0點開始,依次的計數(shù)點標以1、2、3…。1、2計數(shù)點與0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依次為x1、x2 ,則物體通過1計數(shù)點的速度v1=_________,運動的加速度為________ 2、3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_.(用T、x1、x2 表示)
II.關于力學中的有關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小車應從遠離打點計時器釋放;
B.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不需要使兩個細繩間的夾角盡量大;
C.在研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實驗中,斜槽軌道必須是光滑的;
D.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要保證鉤碼的質量要遠大于小車的質量
III. 如圖所示,某學習小組在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
(1)圖中的實驗器材,器材①名稱是:_________;器材②的名稱是:____
⑵.以下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 )( 答案不止一個 )
A.必須選用同樣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實驗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保持一致
B.小車在運動中會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以平衡阻力
C.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D.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E. 如果忘記平衡摩擦力,紙帶上的點是兩頭疏,中間密
F. 利用紙帶上的第一個點到最后一個點的平均速度表示小車獲得的速度
G.處理數(shù)據(jù)時,應該作出功與速度的圖像,觀察它是否為一條拋物線三 分析與計算(9x4=36分,必須寫出解題過程,只寫最后結果不得分)
1. B 解析:由圖可知AB、BC、CD的距離分別是得,
,所以光源應滿足的條件是間歇發(fā)光其間隔時間為0.14s。
2. C 解析:依題意作出物體的v-t圖象,如圖1所示。圖線下方所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由幾何知識知圖線②、③不滿足AB=BC。只能是①這種情況。因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選項C正確。
3. D 解析:對掛鉤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圖中α、β為A、B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兩繩拉力如圖中FA0、FB0所示;當右側桿向左平移,則α、β均變小,兩繩拉力如圖中FA、FB所示;由圖可知,A、B繩的拉力均變小,AB錯;由于掛鉤受力平衡,兩繩對掛鉤的拉力合力一定與衣服對掛鉤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合力不變,D正確。
4. A 解析:從0到的時間內(nèi),磁感應強度從2
均勻減小到0,根據(jù)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則可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法與規(guī)定的方向相反,大小為:
;同理,從
到T的時間,磁感應強度方向向下,大小均勻增大,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向上,由右手定則可知感應電流的方法與規(guī)定的方向相反,大小為:
,故A選項正確。
5. ABC 解析:從F-t圖象上可以看出,在0~t1、t2~t3和t4以后的時間內(nèi),彈簧秤對鉤碼的拉力F等于鉤碼的重力10N;t1~t2這段時間內(nèi),彈簧秤對鉤碼的拉力F小于鉤碼的重力,鉤碼處于失重狀態(tài);t3~t4這段時間內(nèi),彈簧秤對鉤碼的拉力F大于鉤碼的重力,鉤碼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以選項ABC正確。
6. B 解析:由圖像的變化快慢可知曲線ab先變化非?,為斥力圖,cd為引力圖,e點是兩曲線的交點,即分子間引力與斥力相等時,此時分子間距離的數(shù)量級為10-
7. C 解析:假設將小球放在彈簧頂端釋放球,這就是一個常見的彈簧振子,由對稱性知,球到達最低點的加速度為,本題中彈簧在最低點時壓縮量比假設的模型大,故答案為C.
8. B 解析:導體桿往復運動,切割磁感線相當于電源,其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E=Blv,由于桿相當于彈簧振子,其在O點處的速度最大,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最大,因此電路中的電流最大。根據(jù)右手定則,電流在P、Q兩處改變方向,此時的電流為零。故選擇B.
9.
解析:由電源的伏安特性曲線讀得電源電動勢為E=1.5V,橫截距表示短路電流I=Ω。
a點對應的電源輸出電壓為1.0V,電流為Ω,電源內(nèi)部熱耗功率為
W。
圖線中的b點所對應的外電阻Rb上的電壓為0.5V,流過其中的電流為Ω 輸出功率為Pb=IbUb=0.25W。
11. 解析:(1)因為電路中需要得到改裝后電壓表量程與電源電動勢兩個未知數(shù),所以需要兩個電路狀態(tài)聯(lián)立方程求解。連接如圖所示。
(2)當當S1與S2均閉合時,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得:
即: ①
當S1閉合,S2斷開時,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得:
,
即: ②
由①②兩式可得:,
則電壓表的量程:
12. 解析:用圖象求解,做出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從圖象看出從B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與由最高點落回A的時間之比為1:2,所以從A運動到B的時間與從B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之比為1:3,即,又
所以解得
13.
半徑/cm
質量/m0
角速度/rad?s-1
圈數(shù)
轉動動能/J
6.4
14.4
25.6
12.8
19.2
25.6
25.6
57.6
102.4
(2)EK = kmω2 r2 (k是比例常數(shù)) (3)控制變量法
14. 解析:(1)依題意分析可知:碰撞發(fā)生在第1、2兩次閃光時刻之間,碰撞后B靜止,故碰撞發(fā)生在x=
(2)碰撞后A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設其速度為,
碰撞到第二次閃光時A向左運動,有
第一次閃光到發(fā)生碰撞時間為,有:
由以上各式可得:
(3)取向右方向為正方向,碰撞前:A的速度,B的速度
碰撞后:A的速度,B的速度
由動量守恒守恒定律可得:
由以上各式可得::
=2:3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