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S3 | ||
πη2
|
6S3 | ||
πη2
|
1 |
6 |
(1)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將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體,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15 O在人體內衰變放出正電子,與人體內負電子相遇而湮滅轉化為一對光子,被探測器探測到,經計算機處理后產生清晰的圖像,根據(jù)PET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15 O的衰變和正負電子湮滅的方程式 、 。
②將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體,15 O的主要用途是
A.利用它的射線 B.作為示蹤原子
C.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 D.有氧呼吸
③設電子的質量為m,所帶電荷量為q,光速為c,普朗克常量為h,則探測到的正負電子湮滅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長=
④PET中所選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應 。(填“長”、“短”或“長短均可”)
(2)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與核子關系的最有效途徑是“雙電荷交換反應”。這類反應的前半部分過程和下述力學模型類似、兩個小球A和B用輕質彈簧相連。在光滑水平直軌道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它們左邊有一垂直于軌道的固定擋板P,右邊有一小球C沿軌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圖所示。C與B發(fā)生碰撞并立即結成一個整體D。在它們繼續(xù)向左運動的過程中,當彈簧長度變到最短時,長度突然被鎖定,不再改變,然后,A球與擋板P發(fā)生碰撞,碰撞后A、D都靜止不動,A與P接觸而不粘連。過一段時間,突然解除鎖定(鎖定及解除鎖定均無機械能損失)。已知A、B、C三球的質量均為m。
①求彈簧長度剛被鎖定后A球的速度。
②求在A球離開擋板P之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1)(5分)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將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體,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15 O在人體內衰變放出正電子,與人體內負電子相遇而湮滅轉化為一對光子,被探測器探測到,經計算機處理后產生清晰的圖像,根據(jù)PET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15 O的衰變和正負電子湮滅的方程式 、 。
②將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體,15 O的主要用途是
A.利用它的射線 B.作為示蹤原子
C.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 D.有氧呼吸
③設電子的質量為m,所帶電荷量為q,光速為c,普朗克常量為h,則探測到的正負電子湮滅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長=
④PET中所選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應 。(填“長”、“短”或“長短均可”)
(2)(10分)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與核子關系的最有效途徑是“雙電荷交換反應”。這類反應的前半部分過程和下述力學模型類似、兩個小球A和B用輕質彈簧相連。在光滑水平直軌道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它們左邊有一垂直于軌道的固定擋板P,右邊有一小球C沿軌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圖所示。C與B發(fā)生碰撞并立即結成一個整體D。在它們繼續(xù)向左運動的過程中,當彈簧長度變到最短時,長度突然被鎖定,不再改變,然后,A球與擋板P發(fā)生碰撞,碰撞后A、D都靜止不動,A與P接觸而不粘連。過一段時間,突然解除鎖定(鎖定及解除鎖定均無機械能損失)。已知A、B、C三球的質量均為m。
①求彈簧長度剛被鎖定后A球的速度。
②求在A球離開擋板P之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1)(5分)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將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體,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15 O在人體內衰變放出正電子,與人體內負電子相遇而湮滅轉化為一對光子,被探測器探測到,經計算機處理后產生清晰的圖像,根據(jù)PET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15 O的衰變和正負電子湮滅的方程式 、 。
②將放射性同位素15 O注入人體,15 O的主要用途是
A.利用它的射線 B.作為示蹤原子
C.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 D.有氧呼吸
③設電子的質量為m,所帶電荷量為q,光速為c,普朗克常量為h,則探測到的正負電子湮滅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長=
④PET中所選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應 。(填“長”、“短”或“長短均可”)
(2)(10分)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與核子關系的最有效途徑是“雙電荷交換反應”。這類反應的前半部分過程和下述力學模型類似、兩個小球A和B用輕質彈簧相連。在光滑水平直軌道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它們左邊有一垂直于軌道的固定擋板P,右邊有一小球C沿軌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圖所示。C與B發(fā)生碰撞并立即結成一個整體D。在它們繼續(xù)向左運動的過程中,當彈簧長度變到最短時,長度突然被鎖定,不再改變,然后,A球與擋板P發(fā)生碰撞,碰撞后A、D都靜止不動,A與P接觸而不粘連。過一段時間,突然解除鎖定(鎖定及解除鎖定均無機械能損失)。已知A、B、C三球的質量均為m。
①求彈簧長度剛被鎖定后A球的速度。
②求在A球離開擋板P之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實驗基本考查
(1).實驗目的: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2).實驗原理
①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兩小球發(fā)生正碰,若碰前m1運動,m2靜止,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應有:
②若能測出m1、m2及v1、和
代入上式,就可驗證碰撞中動量是否守恒.
③m1、m2用天平測出,v1、、
用小球碰撞前后運動的水平距離代替.(讓各小球在同一高度做平拋運動.其水平速度等于水平位移和運動時間的比,而各小球運動時間相同,則它們的水平位移之比等于它們的水平速度之比)則動量守恒時有:
.(見實驗圖)
(3).實驗器材
重錘線一條,大小相等、質量不同的小球兩個,斜槽,白紙,復寫紙,刻度尺,天平一臺(附砝碼),圓規(guī)一個.
(4).實驗步驟
①先用天平測出小球質量m1、m2.
②按要求安裝好實驗裝置,將斜槽固定在桌邊,使槽的________,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邊的________上,調節(jié)________使兩小球碰撞時處于________,確保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
③在地上鋪一張白紙,白紙上鋪放復寫紙.
④在白紙上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小球m1碰前的球心位置.
⑤先不放被碰小球,讓入射小球從斜槽上________處滾下,重復10次,用圓規(guī)畫________把所有的小球落點圈在里面,圓心就是入射小球不碰時的________.
⑥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讓入射小球從________滾下,使它們發(fā)生正碰,重復10次,仿步驟(5)求出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N.
⑦過O、N在紙上作一直線,取=2r,
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時的球心豎直投影位置.
⑧用刻度尺量出線段OM、OP、N的長度,把兩小球的質量和相應的水平位移數(shù)值代入
看是否成立.
⑨整理實驗器材放回原處.
(5).注意事項
①斜槽末端必須________.
②調節(jié)小支柱高度使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球心處于________;調節(jié)小支柱與槽口間距離使其等于小球直徑.
③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須從斜槽上_________滾下.
④白紙鋪好后不能移動.
⑤入射小球的質量應大于被碰小球的質量,且r1=r2=r.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