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實驗目的 | 實驗編號 | T/K | 大理石規(guī)格 | c(HNO3) mol/L |
(Ⅰ)實驗①和②探究HNO3濃度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 (Ⅱ)實驗①和③探究溫度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 (Ⅲ)實驗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規(guī)格(粗、細)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 |
① | 298 | 粗顆粒 | 2.00 |
② | ||||
③ | ||||
④ |
| ||
| ||
操作步驟及實驗現象 | 簡答 |
①稱取3.2g氧化鐵與2g炭粉均勻混合,放入48.48g的玻璃管中,按如圖裝置連接 | |
②加熱前,先通一段時間純凈、干燥的氮氣 | 其目的是: 排盡裝置中的空氣(或氧氣) 排盡裝置中的空氣(或氧氣) |
③夾緊T處彈簧夾,加熱一段時間,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該現象說明: 該現象說明:有CO2氣體生成 該現象說明:有CO2氣體生成 |
④完全反應后,冷卻至室溫,稱得玻璃管和固體的總質量為52.24g |
| ||
| ||
| ||
| ||
| ||
| ||
(12分)下表是甲城市某日空氣質量報告:
城市 | 污染指數 | 首要污染物 | 空氣質量級別 | 空氣質量狀況 |
甲 | 55 | SO2 | II | 良 |
該市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導致酸雨的成因進行探究。
【探究實驗】
實驗一: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①A裝置的作用是 (填“干燥”或“氧化”)SO2氣體。
②實驗過程中,B裝置內石蕊試紙的顏色沒有發(fā)生變化,C裝置內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 色,說明SO2與水反應生成一種酸,該酸的化學式是 。
③D裝置的作用是 。若實驗中向裝置內通入標準狀況下2.24L SO2氣體,且NaOH溶液過量。最多能生成Na2SO3的物質的量為 mo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2NaOH=Na2SO3+H2O)
實驗二:往盛有水的燒杯中通入SO2氣體,測得所得溶液的顯 性(“酸”“堿”“中”),然后每隔1 h測定其pH,發(fā)現pH逐漸變小,直至恒定。說明燒杯中溶液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最終生成H2SO4。
【查閱資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徑; SO2與空氣中的O2在飄塵的作用下反應生成SO3,
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過程中飄塵作 。(填“氧化劑”或“催化劑”)
【探究結論】SO2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反應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本市可能易出現酸雨。
【知識聯想】
(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 (舉一例)。
(2)汽車排放的尾氣,硝酸、化肥等工業(yè)生產排出的廢氣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終轉化為 ,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提出建議】本市汽車數量劇增,為了減少汽車尾氣造成的污染,建議市政府推廣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入 (填“水”或“乙醇”)。
【解析】實驗一:要檢驗二氧化硫能否使干燥的試紙變色,就需要事先干燥二氧化硫,即濃硫酸是用來干燥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由于二氧化硫屬于大氣污染物,需要進行尾氣處理,氫氧化鈉易吸收二氧化硫。2.24L SO2氣體是,根據硫原子守恒可知Na2SO3的物質的量也是0.1mol。
實驗二:SO2與空氣中的O2在飄塵的作用下反應生成SO3的過程中,飄塵參與反應,但反應前后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其飄塵的存在,加速了反應的進程,所以是催化劑,氧氣才是氧化劑;氮的氧化物一般是NO或NO2,它們在水中最終轉化為硝酸;水不能燃燒,不能加水。乙醇是可燃物,且燃燒產物不含造成污染,所以可以加入乙醇。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