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錯誤的是A.0. 1mol·L-1的NaHSO3溶液:c(H+)-c(OH-)=c(SO32-)-2c(H2SO3)
B.1 L0.1mol·L-1 (NH4)2Fe(SO4)2的溶液:c(SO42-)>c(NH4+)>c(Fe2+)>c(H+)>c(OH-)
C.濃度均為0. 1mol·L-1的NaHCO3和Na2CO3混合液:
c(Na+) >c(CO32-)>c(HCO3-) >c(OH-)>c(H+)D.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SO42-)>c(NH4+)>c(OH-)=c(H+)
(10分)A、B、C、 D四種溶液分別是NaOH溶液、氨水、 CH3COOH溶液、鹽酸中的一種。常溫下:
①濃度均為0.1mol·L-1的A和C溶液,pH:A<C<7;
②將1 L pH=3的A溶液分別與0.001mol·L-1 xL B溶液、0.001mol·L-1 yL D溶液充分反應至中性,x、y大小關系為: y<x;
回答下列問題:
(1)D是 (填化學式)溶液;
(2)②中1LpH=3的A溶液與0.001mol·L-1 xL B溶液充分反應至中性,所得溶液中各種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3)常溫下,等體積且等物質的量濃度的C溶液和D溶液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
(4)向pH相同且等體積的兩份溶液A和C中,分別投入質量不同的鋅粉反應,若放出氫氣的質量相同,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寫序號)。
①開始反應時的速率A>C ②反應所需要的時間C>A
③參加反應的鋅粉物質的量A="C " ④A溶液里有鋅粉剩余
X、Y、Z、Q、R是五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Y兩元素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之和均為0;Q與X同主族;Z、R分別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五種元素原子序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寫元素符號) 。
(2)X與Y能形成多種化合物其中既含極性鍵又含非極性鍵,且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寫分子式) 。
(3)由以上某些元素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轉化關系:(在水溶液中進行)
其中,C是溶于水顯酸性的氣體;D是淡黃色固體。
寫出C的化學式 ;D的電子式 。
①如果A、B均由三種元素組成,B為兩性不溶物,則A的化學式為 。
②如果A由三種元素組成,B由四種元素組成,A、B溶液均顯堿性。用離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顯堿性的原因 ;A、B濃度均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常溫下,在該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中性時,溶質的主要成分有 。
已知下面三個數(shù)據(jù):7.2×10-4 mol·L-1、4.6×10-4 mol·L-1、4.9×10-10 mol·L-1分別是下列有關的三種酸的電離常數(shù)的數(shù)值,若已知下列反應可以發(fā)生:
NaCN+HNO2===HCN+NaNO2 NaCN+HF===HCN+NaF
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NaCN和HCN 物質的量比1︰1組成的混合溶液呈酸性
B.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mol·l-1的NaF、NaNO2、NaCN溶液的pH逐漸增大
C.根據(jù)上述某兩個反應即可得出電離常數(shù)大小的結論
D.電離常數(shù)為:K(HCN)<K(HNO2)<K(HF)
濃度均為0.1mol·L-1的三種溶液等體積混合,充分反應后沒有沉淀的一組溶液是 ( )
A BaCl2 NaOH NaHCO3 B Na2CO3 MgCl2 H2SO4
C AlCl3 NH3·H2O NaOH D Ba(OH)2 CaCl2 Na2SO4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9小題,每小題3分,共27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B 2.A 3.C 4.B 5.B 6.D 7.B 8.D 9. C
二、選擇題(本題9小題,每小題4分,共36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
10.AD 11.C 12.BC 13.D 14.AC 15.AD 16.A D 17.C 18.D
三、本題包括3小題,共34分)
19.(11分)NaCl+NH3+CO2+H2O = NaHCO3↓+NH4Cl(1分)
(1) 漏斗中與試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變化或漏斗中的液面不再下降(2分)
(2) a, 氯化氫或HCl; 否 (3分)
(3) NH3; CO2; ①; (3分)
(4) 過濾 2NaHCO3 =Na2CO3+H2O+CO2↑ (2分)
20 . (11分)
Ⅰ. (1)酚酞(1分) 1~2滴(1分);
(2)①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半分鐘后,將試紙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溶液的pH即可。(2分) ② C(1分)
(3)乙同學。(1分)
甲同學的實驗不能充分說明鹽酸的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有可能是鹽酸和紅色物質反應生成了無色物質。乙同學的實驗,隨著滴加鹽酸,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漸減少到7,這充分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鈉因反應而消耗了;(2分)
Ⅱ. (4)29.2%;(2分) (5)鹽酸具有揮發(fā)性。(1分)
21. (12分)
(1)銅鋅及濃鹽酸一起組成了原電池,加快了反應速率 (2分)
(2)① 否(1分); 因為H2本身難溶于水 (1分);
②
驗證方法
預測現(xiàn)象及結論
將銅片加入稀硫酸中,并微熱(1分)
若無氣體放出,則不含鋅等活潑金屬雜質;
若有氣體則有鋅等雜質(1分)
(3)(任選一種方法即可)
驗證方法
預測現(xiàn)象及結論
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HNO3等強氧化劑(1分)
溶液變藍色,說明是一價銅(1分)
向氯化亞銅懸濁液中加入氯化鉀溶液(1分)
如白色沉淀消失且得無色溶液,則原溶液為氯化亞銅,否則不是(1分)
(4) (2分);
加水稀釋后,<K,平衡向生成CuCl(s)的方向移動 (2分)
四、(本題包括3小題,共34分)
22. (10分) (1)
(2)II因為濾液A是偏鋁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按途徑I直接向A中加入鹽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雜質;按途徑II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得Al(OH)3沉淀,將Al(OH)3溶解于鹽酸中得到的是純凈的AlCl3溶液。所以途徑II合理。
(3)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4)
或
(5)不合理 因為該方案操作步驟多、時間長,消耗試劑量大
(除(4)、(5)中第一個空每空1分以外,其余每空2分)
23、(共11分)
(1)BaSO4(s)+
(2)S2- + H2O HS- + OH-(2分)
(3)計算過程 :設每次用
BaSO4+CO32-=BaCO3+SO42-
(2.0-x) mol•L-1 x mol•L-1
== 0.042 (2分)
X = 0.081(0.084也給分) (1分);
處理次數(shù) = 0.2mol/0.081mol=2.5(1分)(2.38也給分)。
答:至少處理3次 (1分)
(4)節(jié)能,環(huán)保 (各1分,共2分。合理答案就可得分)
24.(共13分)
(1)0.15(2分) 2(1-1/a) (3分) (2)N2+6e-+6H+=2NH3 (2分)
(3)N2 (1分) 生成NO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轉化率下降 (2分)
進一步與NO反應生成硝酸(1分)
(4) NO+NO2+H2O=2HNO2;(1分) CO (NH2)2+2HNO2=CO2+2N2+3H2O(1分)
五、(本題包括1小題,9分)
25.(9分)
(1)羧基、羥基(2分)
(2)(2分)
(3)消去反應;NaOH(或Na2CO3等其它合理答案)(2分)
(4)1、4
(5)
(1分)
六、選擇題(本題包括2小題,每小題10分)
26. (10分)
(1)醛比酮容易發(fā)生該反應;
苯基酮極難發(fā)生該反應;
羰基所連的碳上氫原子越少或取代基越多或取代基的碳原子數(shù)越多,越難反應;
取代基為兩個乙基時,難以發(fā)生該反應。 (各1分,任寫三條)
(2) HCl、NaOH(或Na2CO3、Cl2能降低NaHSO3濃度的試劑 )(2分)
(3)①(CH3)2CHCOCH3 + 3Cl2 + 3NaOH → (CH3)2CHCOCCl3 + 3NaCl + 3H2O(2分)
②(CH3)2CHCOONa(1分)
(4) 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歧化反應 )(1分)
萃。ɑ蛘麴s)(1分)
27. (1)MgO>CaO>NaCl>KCl (2分)
(2) ①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s1 (1分) C(1分)
② 水的熔、沸點較高,結冰時密度減。2分)
③正四面體(2分)
(3)B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