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⑴中美關系的正;c中日建交.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⑵許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⑶從20世紀50年代起.因美國孤立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終于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中的重大外交活動①必修一P84頁表格要看:聯合國:⑴謀求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qū)熱點問題合理.公正解決.⑵積極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⑶積極倡導和實行裁軍. ⑷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斗爭.②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中國第一次舉辦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③積極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領導建立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 “上海五國機制 發(fā)展為區(qū)域性多邊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中.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簽署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葉.是社會生活變遷的第一階段.①突出特征:由于外來文化的傳入和崇洋習氣的影響.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為這一階段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突出特征.②根本原因:西方工業(yè)文明對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思想帶來的強烈沖擊.是導致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根本原因.其他原因:中國政府的各種改革推動,資產積極改良和革命運動,近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礎設施在一些通商口岸的興起,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不斷傳播,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人的努力和奮斗.③實質: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實質上是東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結果是中西文化逐漸融合.且保留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 1.服飾的變化近代以來:原因:鴉片戰(zhàn)爭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飾傳入中國,19世紀中葉.傳統(tǒng)思想觀念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清政府與國民政府的推動.特點:中西合璧.不平衡性.多樣性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特點:受政治生活影響比較大.改革開放后:伴隨著思想解放.著裝從單一走向多樣化,年輕人的服飾.逐步融入國際潮流.2.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