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992年我國政府正式提出保護環(huán)境、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1994年我國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至此,我國加大了對環(huán)境保護的力度。我國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任重而道遠。我國人口的過度增長進一步加大了環(huán)境保護的壓力。人口過度增長必然導致人類從環(huán)境中索取的資源數量增加,排放到環(huán)境中的廢棄物也勢必增加。人類各種生產、生活活動的低效和無效管理是造成當今世界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失衡、資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據有關材料報道,世界每年耕地表土凈流失量高達230億噸,我國高達33億噸,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38.2%,荒漠化面積達262萬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積仍以較快的速度擴展,首都北京早在1991年就被內羅畢國際會議列為“沙漠化邊緣城市”。一些媒體的環(huán)境報告指出,我國沙漠化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約65億美元,約占全球荒漠化經濟損失的16%。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酸雨物質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據世界銀行估價,我國每年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用于環(huán)境保護的投資卻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6%~0.8%。? (1)我國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最大的兩個障礙是 和 。? (2)1992年我國政府正式提出全國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以后,我國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的態(tài)勢是否馬上得以抑制??????? (3)《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中國實施 的總體戰(zhàn)略、對策和行動方案。 (4)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在 和 中發(fā)生的。? (5)目前,我國的環(huán)境問題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 等方面。(6)為使我國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首先要建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和人口觀,試說明你對這兩個觀念的認識。 |
閱讀下面一組資料,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歐洲荷蘭花卉出口著稱于世,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65%。為了克服氣候條件較差和土地資源不足的劣勢,他們將花卉種在特殊溫室的水中,加入可以重復使用的肥料與殺蟲劑。這種技術不僅使荷蘭可以全年種植花卉,而且減少了除草劑、肥料等對土壤和水的污染,從而提高了花卉質量。
在發(fā)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過程中,科學技術進步的含量不斷增加。20世紀初占5%~20%,50~60年代約占50%,80年代占60%~80%,電子工業(yè)中更高達90%以上。
20世紀以來,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比例,初期為9∶1,中期上升為6∶4,如今則達到1∶9。
資料二:我國工業(yè)企業(yè)設備中,近兩年有1/5已經老化,國有工業(yè)設備老化率達25%,超期服役率為39%。低層次技術所占比重高達80%以上。
1996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七位,而科技國際競爭力卻僅居世界第28位。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每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美國的3倍,為日本的9倍。
世界發(fā)達國家已普及了10~12年義務教育,而我國9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僅為65%;發(fā)達國家研究與開發(fā)人員以博士為主,我國以本科生為主;經濟增長率中,發(fā)達國家技術貢獻率為60%~80%,我國僅達35%;我國科學教育狀況,在46個對比國中排名第34倍;教育體制滿足國家經濟競爭力的程度,我國排名為第40位。
資料三:世界銀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工業(yè)化初期約58%歸功于較高的小學入學率,約35%歸功于有形的投資,中學入學率的作用居第3位。據國外教育家分析,在傳統工業(yè)中,小學水平的熟練工人占66%;而現代工業(yè)中,中學水平的要占60%,受過大學教育的工程技術人員占勞動者的20%~40%。
(1)根據資料一,可以說明荷蘭在農業(yè)現代化過程中,特別重視________和________技術的應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沖破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不利自然條件的限制,極大地促進了該國________的發(fā)展,充分顯示出智力資源在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_______。
(2)根據資料二,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fā)展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根據上述材料,我國要想實現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應該采取的戰(zhàn)略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如圖所示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至1990年人口發(fā)展經歷的五個階段。
材料二 目前,中國人口發(fā)展面臨諸多挑戰(zhàn):人口眾多;老年人口數量迅猛增長,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就業(yè)壓力始終較大等。
(1)根據材料一,我國人口增長處于低谷期的數字代號是圖中的 和 。并分別分析原因。
(2)為實現我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針對材料二中的問題,請?zhí)岢龊侠砘拇胧?/p>
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個月內與其它國家正式建交情況 | ||
1 | 1949.10.3 |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
2 | 1949.10.4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
3 | 1949.10.5 |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4 | 1949.10.6 |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
5 | 1949.10.6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6 | 1949.10.6 |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
7 | ]949.10.7 | 波蘭人民共和國 |
8 | 1949.10.16 | 蒙古人民共和國 |
9 | 1949.10.27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
10 | 1949.11.23 |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
11 | 1950.1 .18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
材料四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莢、中日建交,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許多西方國家也紛紛和我國建立外交關系。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國已經與171個國家或地區(qū)建立了外交關系,真正實現了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3)結合材料三指出新中國建國初期奉行怎樣的外交政策?實行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料三、四,概括我國對外關系發(fā)展歷程所體現出的重要特點。
材料五 新中國成立之際,毛澤東形象地提出三條外交政策,揭開了中國外交的新篇章。1953—1954年,周恩來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我國的外交戰(zhàn)略進行重大調整,使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國對外活動進入更為活躍的時期,并取得豐碩成果。
(5)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知識,說明我國取得的外交輝煌成就遵循的方法論原則。
材料六 建國60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跨越,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2008年我國的GDP超過20萬億元,達到了246619億元,居世界第四位;對外貿易總額2173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超過15282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6)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簡要說明我國取得上述經濟建設成就的原因。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華盛頓舉行。二十國集團發(fā)表的宣言強調,在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面臨嚴重挑戰(zhàn)之際,與會國家決心加強合作,努力恢復壘球增長,實現世界金融體系的必要改革。領導人一致認為,通過建立持續(xù)的伙伴關系,堅持合作和多邊主義,我們將克服面臨的挑戰(zhàn),恢復世界經濟穩(wěn)定和繁榮。
材料一:我國菜地煤炭資源開發(fā)和綜合利用示意圖(下左圖)
材料二:我國2006年吉林和廣東兩省單位GIP能源消耗統計資料(其中單位GDP能耗一各種能源消耗總量<換算為噸標準煤計算>/GDP;單位GDP電耗一全社會耗電總量/GDP)(上右圖)
(1)根據材料一分析該生產模式與單純輸山煤炭相比,主要的優(yōu)勢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分別比較吉林和廣東單位GDP電耗與單位GDP能耗的高低,并簡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材料三 當30年代的沙塵暴和太蕭條使人們感到絕望時,她(美國106歲的女選民)看到一個國家用新政、新的就業(yè)機會以及對新目標的共同追求戰(zhàn)勝恐慌。是的,我們能做到。
當炸彈襲擊了我們的港口、獨裁專制威脅到全世界,她見證了一代美國人的偉大崛起,見證了一個民族國家獲得拯救。是的,我們能做到。
一一奧巴馬勝選演說
材料四 1932—1934年,政府投入180億美元修了13000個運動場、1000個機場、800個醫(yī)院、2500所學校、100個水電站、20萬畝國家公園、種了2億棵樹。
——《美國簡史》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30年代的大蕭條”出現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這次“大蕭條”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根據材料四,概括指出1929~E---1933年經濟危機發(fā)生后美國政府為解決大量工人失業(yè)的現象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及其作用。
(5)黑人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體現了美國民主政治怎樣的發(fā)展趨勢?奧巴馬和美國歷史上的偉大總統富蘭兜林·羅斯福上任時一樣都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你認為羅斯福新政的成功對奧巴馬政府恢復經濟的穩(wěn)定與繁榮有何啟示?
材料五 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和國內經濟明顯放緩的大背景下,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8日召開,“保增長、促發(fā)展”成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題。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突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6)談談材料五中,政府“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體現的政治學道理。
(7)結合材料五,運用經濟常識說明為什么要“突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2008年12月11日,備受關注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河南段在洛陽市伊川縣舉行開工儀式。國家主席胡錦濤曾指示:把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成為一流工程。讀圖和材料回答問題。(共20分)
材料一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南至廣州,東達上海,途經14個省(區(qū)、市)。管道主供氣源為引進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天然氣,中國國內塔里木氣區(qū)和長慶氣區(qū)新增探明儲量的天然氣作為上述工程的應急和補充氣源。
材料二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重點市場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qū)。
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qū)的有關統計數據表
長三角 | 珠三角 | ||
對外貿易總額 (億美元) | 2001年 | 1 381 | 1684 |
2005年 | 5 024 | 4 107 | |
外商直接投資占全國比重(2005年) | 41.3% | 17.9% | |
一、二、三產業(yè)比例(2005年) | 4∶55∶41 | 3∶51∶46 | |
人均GDP(元,2005年) | 40 612 | 40 990 |
材料三 2008年1月,我國南方發(fā)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圍持續(xù)低溫雨雪冰凍極端災害天氣,導致南方多省大范圍輸電線路破壞,電力中斷。國家組織北方產煤大省緊急向南方輸送電、煤,以解決燃眉之急。
(1)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沒有穿過的地形區(qū)是( )
A.黃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河西走廊
(2)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邊境口岸阿拉山口實現了跨國對接。指出中哈輸油管道建設過程中如果施工不當易造成的生態(tài)問題,并分析其原因。
(3)從自然和經濟條件分析,近年來影響珠三角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速度較長三角有所減緩的主要原因。
(4)冰雪災害給南方地區(qū)的能源供應造成了很大壓力,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