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5 3 1.5
(3)n(混合氣體)==0.04 mol
設臭氧的體積分數為a,根據氧原子守恒
14.(2009年高考上;瘜W)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神,臭氧比氧氣具有更強的氧化性。實驗室可將氧氣通過高壓放電管來制取臭氧:3O22O3。
(1)若在上述反應中有30%的氧氣轉化為臭氧,所得混合氣的平均摩爾質量為________g/mol(保留一位小數)。
(2)將8 L氧氣通過放電管后,恢復到原狀況,得到氣體6.5 L,其中臭氧為________L。
(3)實驗室將氧氣和臭氧的混合氣體0.896 L(標準狀況)通入盛有20.0 g銅粉的反應器中,充分加熱后,粉末的質量變?yōu)?1.6 g。則原混合氣中臭氧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
解析:(1)假設有1 mol O2,則
3O2 ―→ 2O3
開始 1 mol 0
反應 0.3 mol 0.2 mol
平衡 0.7 mol 0.2 mol
所以混合氣的平均摩爾質量為:×32 g·mol-1+×48 g·mol-1=35.6 g·mol-1。
(2)此題應根據差量法計算
3O2 ―→ 2O3 ΔV
3 2 1
13.在120 ℃時分別進行如下四個反應: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
D.C4H8+6O2===4H2O+4CO2
(1)若反應在容積固定的容器內進行,反應前后氣體密度(d)和氣體總壓強(p)分別符合關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符合關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填寫反應的代號)。
(2)若反應在壓強恒定、容積可變的容器內進行,反應前后氣體密度(d)和氣體體積(V)分別符合關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填寫反應的代號)。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質量守恒定律等內容。當反應容器體積不變時,(1)由于d=,因此密度的變化要看氣體質量的變化,對于反應前后只有氣體的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氣體的質量反應前后不變,密度也不變,而對于反應物均為氣體,反應后生成物有非氣體產物時,氣體質量會減小,密度也減小。
(2)由于壓強與氣體的物質的量成正比,因此壓強的大小決定于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當反應在恒壓容器內進行時,由于d=,=,對于反應前后只有氣體的反應,應根據氣體的物質的量變化推斷密度,而對于反應后有非氣體產物的反應,可利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比等于它們的摩爾質量之比加以判斷。本題A選項中,生成物H2O(g)的摩爾質量小于H2S和O2的摩爾質量,因此反應后,平均摩爾質量一定減小,密度也減小。D項由于反應后氣體物質的量增加,體積增大,質量不變,密度減小。
答案:(1)B C (2)D A
12.氨氣具有還原性,在銅的催化作用下,氨氣和氟氣反應生成A和B。A為銨鹽,B在標準狀況下為氣態(tài)。在此反應中,若每有1體積氨氣參加反應,同時有0.75體積氟氣參加反應;若每有8.96 L氨氣(標準狀況)參加反應,同時生成0.3 mol A。
(1)寫出氨氣和氟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標準狀況下,每生成2.24 L B,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解析:(1)n(NH3)∶n(F2)=V(NH3)∶V(F2)=1∶0.75
=4∶3
n(NH3)∶n(A)=∶0.3 mol=4∶3
n(NH3)∶n(F2)∶n(A)=4∶3∶3,A為銨鹽,必為NH4F,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4NH3+3F23NH4F+B。B為氣體,據質量守恒知其為NF3,所以氨氣和氟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3F23NH4F+NF3。
(2)分析反應物化合價可知每生成1 mol NF3轉移電子6 mol,則生成2.24 L(標況)NF3,轉移電子0.6 mol。
答案:(1)4NH3+3F23NH4F+NF3
(2)0.6 mol
11.某液體化合物X2Y4,常用做火箭燃料。16 g X2Y4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燒,反應方程式為X2Y4(l)+O2(g)===X2(g)+2Y2O(l)。冷卻后標準狀況下測得生成物的體積為11.2 L,其密度為1.25 g·L-1,則:
(1)反應前O2的體積V(O2)為________;
(2)X2的摩爾質量為________;Y元素的名稱是________。
(3)若反應生成0.1 mol X2,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mol。
答案:(1)11.2 L
(2)28 g·mol-1 氫
(3)0.4
10.m g某金屬M溶于鹽酸中,放出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n L,并生成氯化物MCl2,則金屬M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A.n/m B.2m/n
C.m/22.4n D.22.4m/n
解析:設M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由
M + 2HCl === MCl2 + H2↑
x g 22.4 L
m g n L
x=。
答案:D
9.某硫原子的質量是a g,12C原子的質量是b g,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該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②m g該硫原子的物質的量為 mol
③該硫原子的摩爾質量是aNA g
④a g該硫原子所含的電子數為16NA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C
8.已知Q與R的摩爾質量之比為9∶22,在反應X+2Y===2Q+R中,當1.6 g 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4.4 g R,則參與反應的Y和生成物Q的質量之比為( )
A.46∶9 B.32∶9
C.23∶9 D.16∶9
解析:根據X+2Y===2Q+R知生成4.4 g R時生成的Q為×4.4 g=3.6 g,由質量守恒定律知參與反應的Y的質量為3.6 g+4.4 g-1.6 g=6.4 g,則參與反應的Y和生成物Q的質量比為=,故選D。
答案:D
7.標準狀況下,m g A氣體與n g B氣體分子數相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同體積的氣體A和氣體B的質量比為m∶n
B.25 ℃時,1 kg氣體A與1 kg氣體B的分子數之比為n∶m
C.同溫同壓下,氣體A與氣體B的密度之比為m∶n
D.標準狀況下,等質量的A與B的體積比為m∶n
解析:標準狀況下,m g A氣體與n g B氣體分子數相等,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則A、B的物質的量相等,由=,標準狀況下,同體積的A、B的物質的量相等,質量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為m∶n,A項正確;等質量的A、B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摩爾質量的反比,為n∶m,B項正確;同溫同壓下,氣體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為m∶n,C項正確;標準狀況下,等質量的A、B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等于摩爾質量的反比,為n∶m,D項錯誤。
答案:D
6.下列條件下,兩瓶氣體所含原子數一定相等的是( )
A.同質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溫度、同體積的H2和N2
C.同體積、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壓強、同體積的N2O和CO2
解析:由于N2和CO的摩爾質量相等,故其質量相等時物質的量也相等,原子數一定相等;同溫度、同體積,但壓強不一定相同,故原子數不一定相等;同體積、同密度即質量相等,C2H4和C3H6的實驗式相同,故原子數一定相等;同壓強、同體積,但溫度不一定相同,故原子數不一定相等。
答案:AC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