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學年度濟寧市鄒城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八年級歷史試題(滿分50)
注意事項:
1.本學科與思想品德、地理三科選擇題答在同一張答題卡上。思想品德為l―14題,歷史為15―34題,地理為35―54題。
2.用答題卡的學校,請同學們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及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每題選出答案后,都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他答案。
3.不用答題卡的學校,請同學們把答案填入答題框內。
4.答題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并將座號填寫在第4頁右側,用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上。考試結束,試題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2006-2007學年度濟寧市汶上縣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八年級歷史試題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4頁。第Ⅰ卷2頁為選擇題,20分;第Ⅱ卷2頁為非選擇題,30分;共50分。歷史、地理、生物三科考試時間共120分鐘。
2.歷史、地理、生物三科第Ⅰ卷答在同一張答題卡上。歷史為l―20題,地理為21―40題,生物為41―55題。
3.答第Ⅰ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4.第Ⅰ卷每題選出答案后,都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選擇題共20分)
1.每周一的早晨,我們都要舉行升國旗儀式。把五星紅旗定為新中國國旗的會議
A.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B.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國八大
2.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農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3.東北工業(yè)基地形成,沿海地區(qū)的工業(yè)基地得到加強,上述成就的取得,與下列哪一項有關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大躍進”運動
C.改革開放 D.國有企業(yè)改革
4.“芝麻賽玉米,玉米比人大”這句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的打油詩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農業(yè)合作社的優(yōu)越性
C.“一五”計劃的成就 D.“大躍進”的浮夸風
5.“鐵人”精神產生于
A.抗美援朝時期 B.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時期
C.土改時期 D.“大躍進”時期
6.歷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請問“大串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學生“停課鬧革命”這些做法應當發(fā)生在
A.“文化大革命”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
C.人民公社化時期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7.下列文件性質不同于其他三類的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土地改革法》
D.《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8.我國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會議是
A.遵義會議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9.“鳳陽地多不打糧,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點先敲晌,如今飛出金鳳凰”。這兩段《鳳陽花鼓》詞中安徽鳳陽農民生活的變遷與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關
A.太躍進 B.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C.開辟經濟特區(qū)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0.你認為深圳出現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開展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B.實行改革開放政策
C.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1.下列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三大改造結束 ②抗美援朝 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
④土地改革開始 ⑤國企改革開始
A.④①②③⑤ B.③④①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④⑤③
12.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還存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如城鄉(xiāng)差別大,群眾看病難,下崗失業(yè)人員增多等。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是
A.大力發(fā)展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B.大力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C.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D.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
13.體現我國民族區(qū)域制度政策的行政機構是
A.特別行政區(qū) B.直轄市
C.經濟特區(qū) D.自治區(qū)
14.
A.求同存異 B.四項基本原則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一國兩制
15.新中國成立以后在外交理論和策略方面,由周恩來首先對外闡述的是
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求同存異”方針
③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一國兩制”方針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6.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轉機,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是
A.中美關系的逐漸緩和 B.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C.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 D.“三個世界”的劃分
17.如果要了解中國研制原子彈的情況,必須查看下列哪個人物的傳記
A.袁隆平 B.鄧稼先 C.焦裕祿 D.王進喜
18.當今世界各國把發(fā)展高新技術作為進入21世紀的決定性因素,紛紛制定計劃。我國發(fā)展高新技術的計劃是
A.“星球大戰(zhàn)”計劃 B.“尤里卡”計劃
C.“2000年科學技術綜合綱要” D.“
19.他是“感動中國”的人物,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的科學家,他是
A.鄧稼先 B.焦裕祿 C.袁隆平 D.汪道涵
20.詞語往往是一個特定時期的反映,下面這些詞語哪個不屬于21世紀
A.炒魷魚 B.跳槽 C.公開招聘 D.鐵飯碗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30分)
2006-2007學年度濟寧市汶上縣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歷史試題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4頁。第I卷2頁為選擇題,22分;第Ⅱ卷2頁為非選擇題,28分;共50分。歷史、地理、生物三科考試時間共120分鐘。
2.歷史、地理、生物三科第I卷答在同一張答題卡上。歷史為1―22題,地理為23―42題。生物為43―57題。
3.答第I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4.第I卷每題選出答案后,都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I卷(選擇題 共22分)
1.隋朝對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最重要的貢獻是
A.結束分裂,實現統(tǒng)一 B.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
C.開創(chuàng)科舉制 D.開鑿大運河
2.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歷史特點的是
A.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B.實現了全國大統(tǒng)一
C.統(tǒng)治者十分殘暴 D.繁榮而短暫
3.下面有關出現“貞觀之治”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C.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
D.提拔姚崇、宋?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4.“自古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闭f此話的人在位期間出現的盛世局面是
A.開元盛世 B.貞觀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5.李某經過科舉考試,憑自己的才學做了官,可以肯定,他不是生活在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
6;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當時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
A.有利于加強對邊疆少數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C.使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歸屬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的高潮
7.趙州橋的設計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沖之 B.賈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8.中國古代史上有許多堪稱世界之最的宏大工程,其中與王朝傾覆有直接關系的除秦長城外最為典型的是
A.都江堰 B.隋朝大運河 C.唐長安 D.明紫禁城
9.在使世界各大陸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世界逐漸聯成一個整體的過程中,中國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主要是指
A.中國富庶對西方人的吸引 B.鄭和下西洋的示范
C.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D.絲綢之路的開辟
10.我國古代的幾種貨幣,依其產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①開元通寶 ②交子 ③半兩錢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11.小明十分崇拜武則天,因為她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還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為此他想查閱有關武則天的史實,請你幫他從以下四部著作中選擇
A.《史記》 B.《大唐西域記》
C.《水經注》 D.《資治通鑒》
12.許多人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600多年前從長江劉家港出發(fā),遠航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航海家
A.鑒真 B.鄭和 C.鄭成功 D.迪亞士
13.元朝和清朝的相似之處不包括
A.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全國的政權
B.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C.以行省作為地方統(tǒng)治機構
D.實行了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
14.下列中外歷史上著名的航;顒又,尚未使用指南針的是
A.鑒真東渡日本 B.鄭和下西洋
C.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 D.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15.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科技(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該書是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
17.下列關于中國歷史朝代順序的表述中,有明顯錯誤的選項是
A.夏商周秦漢 B.三兩晉南北朝
C.遼宋夏金元 D.隋唐宋明元清
18.16―17世紀入侵中國的西方侵略者有
①荷蘭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2008年奧運會圣火在中國長城點燃。這里的長城是指
A.秦長城 B.漢長城 C.明長城 D.清長城
20.曾經以今北京為都城的政權有
①唐 ②金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1.下列敘述中,與歷史史實相符合的是
A.秦朝時有人在紙上繪畫 B.西漢時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書籍
C.唐朝時有人查閱《資治通鑒》 D.清朝時有人閱讀《三國演義》
22.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農作物。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A.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B.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種植水稻
C.秦朝時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D.明朝時占城稻開始在我國得到推廣
第Ⅱ卷(非選擇題 每空l分,共28分)
2007-2008學年度臨清市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九年級歷史試題
請你在答題前,仔細閱讀一下說明:
1、試題共4頁,滿分7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2、別忘了將答卷密封線內的項目寫清楚。
3、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寫在答卷上?荚嚱Y束,只交答卷。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