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武鳴高中2008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
理綜化學試題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23 Si-28 S -32 Cu -64 Fe-56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進行治療
B.工藝師利用鹽酸蝕刻石英制作藝術品
C.除去CO2中少量的SO2,使混合氣體通過盛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洗氣瓶
D.我國自主研發(fā)的“龍芯1號”CPU芯片與光導纖維是同種材料
7.下列實驗中金屬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0.1 mol銅片與含0.2 mol H2SO4的濃硫酸共熱
B.0.1 mol MnO2粉末與含0.2 mol H2O2的溶液共熱
C.常溫下0.1mol鋁片投入足量的濃硫酸中
D.常溫下0.1mol銅片投入含0.4 mol HNO3的濃硝酸中
8.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約為6.02×1023mol-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0.3 ×6.02×1023
B.0.1L 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數(shù)目為0.3 ×6.02×1023
C.5.6g鐵粉與硝酸反應失去的電子數(shù)一定為0.3 ×6.02×1023
D.4.5 gSiO2晶體中含有的硅氧鍵數(shù)目為0.3 ×6.02×1023
9.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三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Al3++3OH?
Al(OH)3↓
B.4mol/L的NaAlO2溶液和7mol/L的HCl等體積互相均勻混合:
4AlO2?+7H++H2O
3Al(OH)3↓+Al3+
C.K37ClO3與濃鹽酸(HCl)在加熱時生成氯氣:
K37ClO3 + 6HCl
= K37Cl + 3Cl2↑+ 3H2O
D.將0.1mol/L鹽酸數(shù)滴緩緩滴入0.1mol/L25mLNa2CO3溶液中,并不斷攪拌:
2H++CO32-
CO2↑+H2O
10.在一定溫度下,將等量的氣體分別通入起始體積相同的密閉容器Ⅰ和Ⅱ中,使其發(fā)生反應,t0時容器Ⅰ中達到化學平衡,X、Y、Z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2Y
2Z
B.若兩容器中均達到平衡時,兩容器的體積V(Ⅰ)<V(Ⅱ),則容器Ⅱ達到平衡所需時間等于t0
C.若兩容器中均達到平衡時,兩容器中Z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相同,則Y為固態(tài)或液態(tài)
D.若達平衡后,對容器Ⅱ升高溫度時其體積增大,說明Z發(fā)生的反應為吸熱反應
11.右圖是制取和收集某氣體的實驗裝置,可用于
A.用Zn粒與稀HCl反應制H2
B.用Na2O2與H2O反應制O2
C.用Cu與稀HNO3反應制NO
D.用MnO2與濃HCl反應制Cl2
12.右圖是某空間站能量轉化系統(tǒng)的局部
示意圖,其中燃料電池采用KOH為電解液,
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該能量轉化系統(tǒng)中的水也是可以循環(huán)的
B.燃料電池系統(tǒng)產生的能量實際上來自于水
C.水電解系統(tǒng)中的陽極反應:4OH--4e-=O2+2H2O
D.燃料電池放電時的負極反應:H2-2e-+2OH-=2H2O
13.將用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該材料為四氟乙烯與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與六氟丙烯共聚成聚全氟乙丙烯。下列說法錯誤的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連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應均為加聚反應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可能為
D.四氟乙烯分子中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
26.(15分)有A、B、C、D、E五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的原子核無中子,能與B、C分別形成10電子的化合物;B、C的質子數(shù)之和與E的質子數(shù)相等,B、C的族序數(shù)為奇數(shù);D、E位于同一周期,D的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數(shù)等于該陽離子的電子層數(shù).試回答下列問題:
(1)C與D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
.
(2)寫出D的單質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嫦娥一號”發(fā)射所用的液體燃料是上述
(填元素名稱)元素的單質.
(4)工業(yè)上,使元素E的低價氧化物轉化為其最高價氧化物的設備名稱為
.
(5)在一定的條件下,A2、B2混合物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應后,B2的濃度減小了0. 3 mol/L.
此時間內A2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0. 45 mol/(L?s).則此段反應時間為
s.
27.(19分)已知常溫下E為無色無味的液體,F(xiàn)為淡黃色粉末,G為常見的無色氣體(反應條件均已省略)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當生成2.24L的G(標準狀況)時,此時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
(2)若A、C、D均含有氯元素,且A的化合價介于C與D之間,寫出稀溶液中①的離子方程式:
。
(3)若C、D均為氣體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A與B為
。(寫化學式)
(4)若A與B均為固體化合物,C是常見的一種中性干燥劑則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5)A為紅褐色難溶于水的固體,B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 ,兩者在濃堿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生成了高效環(huán)保的凈水劑Na2FeO4,請寫出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書寫方程式請注意堿性介質的參與)
28.(12分)實驗室常利用甲醛法測定(NH4)2SO4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shù),其反應原理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時,1
mol(CH2)6N4H+與 l mol H+相當],
然后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反應生成的酸,某興趣小組用甲醛法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I 稱取樣品1.500g。
步驟II 將樣品溶解后,完全轉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搖勻。
步驟Ⅲ 移取25.00mL樣品溶液于250mL錐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搖勻、靜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試液,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復2次。
(1)根據(jù)步驟Ⅲ填空:
①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加入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則測得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shù)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水未倒盡,則滴定時用去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滴定時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眼睛應觀察
A.滴定管內液面的變化 B.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
④滴定達到終點時,酚酞指示劑由 色變成
色。
(2)滴定結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標準溶液的濃度為0.1010mol?L-1則該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shù)為
29. (14分)已知有機物A和C互為同分異構體且均為芳香族化合物,相互轉化關系如下圖
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有機物F的兩種結構簡式
,
(2)指出①②的反應類型:①
;②
;
(3)與E互為同分異構體且屬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機物有 種,其結構簡式為
(任寫其中的一種)。
(4)寫出發(fā)生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C→D
,
南寧市武鳴高中2008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理綜化學試題答題卷
26. (1)電子式
.(2)方程式
. (3)液體燃料是
(填元素名稱)元素的單質. (4)設備名稱為 . (5)反應時間為
s.
|
|
|
27. (1)方程式
,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
(2)的離子方程式:
。 (3)則A與B為
、
。(寫化學式) (4)化學方程式為 (5)離子方程式
28. (1)① 。②
③應觀察
④由 色變成 色。 (2) 氮的質量分數(shù)為
29. (1)結構簡式
,(2)反應類型:①
;②
; (3)有 種,其結構簡式為 (任寫其中的一種)。
(4方程式: C→D
, 試題詳情
2008高考百日摸底考試理科綜合試卷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第I卷(選擇題,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N:14 O:16 Al:27 S:32 試題詳情
黃岡市外國語學校2008屆高三理綜訓練二(3月6號) 6、對于CH4、NH4+、P4三種粒子均正確的是 ( ) A.是正四面體構型的粒子
B.鍵角為60℃ C.含有極性鍵
D.難溶于水 7、根據(jù)現(xiàn)行中學化學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元素周期表有16縱列9橫行 B.32He、42He在周期表中占兩格 C.最外層有2個電子的原子都在第2列 D.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規(guī)律,非金屬元素最多為23種 8、下列關于飽和碳酸鈉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可用來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B.應保存在玻璃塞的無色試劑瓶中 C.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為:c(Na+)>c(CO32-)> c (OH-) > c(HCO3-)> c (H+) D.制乙酸乙酯時,使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是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產率 9、如圖用銅鋅原電池(電解質溶液為稀硫酸)在鐵棒上電鍍銅,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銅在原電池中作負極,在電鍍池中作陽極 B.原電池溶液增加的質量比電鍍池陰極增加的質量大 C.鋅棒每減少0.65g,導線上轉移的電子就為0.02mol D.電鍍池中的電解質溶液可用ZnSO4溶液 10、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進行反應: 2X(g)+Y(g) Z(g),經1 min達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升高溫度,X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該反應的DH>0 B.若將容器體積變?yōu)?st1:chmetcnv UnitName="l" SourceValue="2"
HasSpace="Tru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2 L,則Z的平衡濃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p> C.若增大壓強,則物質Y的轉化率減小 D.以X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1 mol/(L?s) 11、將足量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氣體。若將這些氣體與168 mL 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0.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12、利尿劑是2008北京奧運會違禁藥物,顧名思義,此類藥物有稀釋尿液的功能。利尿劑現(xiàn)有15種,主要用于掩蓋或“清洗”體內其它違禁藥品的存在,以逃避興奮劑檢查。下圖所示有機物是其中之一的結構簡式: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利尿酸最多可與5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 B.利尿酸分子式是C11H12O4 C.利尿酸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內的原子最多有10個 D.利尿酸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有紅色沉淀生成 13、體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300℃時將100mL由H2O、CO2和N2組成的混合氣體與足量的Na2O2反應,充分反應后容器內壓強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三,則原混合氣體中N2的體積分數(shù)為 A.33.3% B.50%
C.75% D.25% 26、(14分)現(xiàn)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質或原子結構如下表: 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或原子結構 T 族序數(shù)等于周期數(shù)3倍的元素 X 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和它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起化合反應的元素 Y 可以形成常見簡單陽離子的非金屬元素 Z 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元素 (1)寫出T和Z組成的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元素T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電子式 。 (2)寫出由Y和Z構成的只有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的分子式 。由Y和Z構成的既有極性鍵又有非極性鍵的直線型分子的結構式為
。 (3)由以上四種元素中任意三種元素構成的物質中,能抑制水電離的強電解質有 (用化學式表示),能促進水電離的強電解質有
(用化學式表示)。 (4)元素T比硫元素非金屬性 (填“強”或“弱”),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 (填字母序號) a .T的氫化物的沸點比H2S高 b .T的單質通入硫化氫的水溶液中,溶液變渾濁 c .硫與T形成的化合物中硫元素呈正價態(tài) 27.(14分)現(xiàn)用一塊含兩種金屬元素的合金進行以下實驗,根據(jù)以下信息填空:①B、C的溶液均有顏色,②F可以與G反應生成B,③ 固體H高溫灼燒即得一種紅色顏料。 .files/image008.jpg)
(1)請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B C G (2)請寫出電解C溶液的陽極反應式:
。 (3)請寫出F與G反應生成B的離子方程式:
。 G加熱煮沸得H的化學方程式:
。 (4)若生成的E與B能恰好完全反應,則A中含有F的質量分數(shù)為
(保留一位小數(shù))。 28、(16分)超薄塑料購物袋已經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我國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下列物質均可作為生產塑料袋的原料:①乙烯,②氯乙烯,③淀粉,④丙烯。 (1)環(huán)保塑料袋與一般塑料袋相比,無毒無害,還有一個好處是,這種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摻有玉米淀粉,近似稻草顏色,丟棄后三個月即可自行降解,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取一塊環(huán)保塑料于稀硫酸中進行可降解實驗: 試劑 簡述操作與現(xiàn)象 檢驗淀粉是否水解 證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2)請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用氯乙烯為原料制造塑料: 淀粉水解:
驗證淀粉是否水解:
(3)由乙烯制備乙二醇,整個過程中需要涉及的反應類型是 ( )(填序號) ①取代反應②加成反應③消去反應④氧化反應⑤聚合反應 (4)如果用淀粉含量為25%的紅薯生產乙醇燃料,紅薯收購價格為230元/噸,每噸乙醇燃料的原料成本價格比每噸93#汽油(假設5700元/噸)便宜
元。 29.(16分)為了探究濃硫酸的氧化性與溫度、濃度的關系,某小組同學查資料得知:①一般認為1∶1的硫酸濃度大于60%,就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60% 以下的硫酸氧化性就不那么強了,且主要表現(xiàn)為H+ 的氧化性。②溫度也影響氧化性,如銅放于冷的濃硫酸中幾乎不反應,如果加熱就可以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③98%的濃硫酸物質的量濃度為18.4 mol?L-1,密度為1.84g/┩3。并根據(jù)以上信息進行了探究實驗: ⑴ 裝置如圖,試分析裝置B、C中所應該盛裝的合適試劑及其作用,填寫表中空格:
裝置 試劑 作用 B C 吸收尾氣 ⑵ 甲同學先向燒瓶中加入適量的銅片和3mL水,然后從分液漏斗中逐滴加入98%的濃硫酸約0.5mL,加熱至沸騰,燒瓶內無明顯現(xiàn)象。試用有關數(shù)據(jù)解釋其原因:
。 ⑶ 冷卻至室溫后,甲同學又從分液漏斗中繼續(xù)加入98%的濃硫酸10mL,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現(xiàn)象,再加熱至沸騰,觀察到有明顯的現(xiàn)象,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⑷ 乙同學仍用上述裝置直接從分液漏斗中加入98%濃硫酸10mL與銅片混合加熱至沸騰,發(fā)現(xiàn)反應很劇烈,且試管底部有白色固體析出,生成該白色固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⑸ 實驗過程中乙同學還發(fā)現(xiàn)銅片上附有少量黑色物質。有同學認為這些黑色物質是CuO,有同學認為這些黑色物質是不溶于一般酸和水的CuS。請設計一實驗進行判斷:
試題詳情
潢川一中2007-2008學年高三理科綜合訓練(二) 命題:代來喜 畢猛 馬嵐 編輯:畢猛 審核:高三理綜備課組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B:11 Si:28 P:31 F:19 Cl:35.5 Br:80 I:127 Li:7 Ag:108 Ba:137 Cr:52 Mn:55 Zn:65 第I卷 試題詳情
湖南省雅禮中學2008屆高三年級第五次月考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 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選擇題)1至5頁,第Ⅱ卷5至11頁。全卷共300分?荚嚂r間150分鐘。 ★?荚図樌 6.氫氧燃料電池以H2為還原劑,O2為氧化劑,電極為多孔鎳,電解液為30%的KOH溶 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負極反應為4OH--4e-
=O2↑+2H2O ②負極反應H2+2OH-
- 2e- =2H2O ③工作時正極區(qū)PH升高,負極區(qū)PH降低 ④工作時溶液中陰離子移向正極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下列實驗中,儀器的下端必須插入液面下的是 ① 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中用來加入稀硫酸的長頸漏斗 ② 實驗室用 MnO2和濃鹽酸制備氯氣裝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 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NaOH 溶液制備 Fe ( OH )2操作中的膠頭滴管 ④ 將氯氣溶于水制取氯水時的導氣管 ⑤ 蒸餾石油時的溫度計 A、③ ⑤ B、① ③ ④ C、② ④ ⑤ D、全部 8.金屬銅的提煉多從黃銅礦開始.黃銅礦的焙燒過程中主要反應之一的化學方程式
A、方框中的物質應為 Cu2S
B、O2只作氧化劑 C、SO2
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D、若有 1 molSO2生成,則反應中有4 mol 電子轉移 9.在含有Fe3+、Fe2+、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體,充分反應后,再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完全反應后,離子數(shù)目沒有變化的是 A、Fe3+ B、Fe2+ C、Al3+ D、NH4+ 10.對于密閉容器中的反應:N2(g)+3H2(g)
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點a的反應速率比點b的小
B、點 c處的正反應速率比逆反應速率大 C、點d (t1時刻) 的n(N2)比點 e (t2時刻) 處的n(N2)大 D、其他條件不變,773K下反應至t1時刻,此時畫出 的兩根平行線間的距離將一定會變大 11.下列各項操作中,不發(fā)生“先沉淀后溶解”現(xiàn)象的是
① 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 ② 向Fe(OH)3膠體中逐滴滴入過量的稀H2SO4; ③ 向AgI膠體中逐滴加入過量的稀鹽酸; ④ 向石灰水中通入過量的CO2;
⑤向硅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鹽酸。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12.鋇在氧氣中燃燒時的得到一種鋇的氧化物晶體,其晶體結構如下圖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晶體屬于離子晶體 B、晶體的化學式為Ba2O2
C、該晶體晶胞結構與CsCl相似 D、與每個Ba2+距離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8個 13.將鐵粉和銅粉的均勻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別加入同濃度的稀硝酸,充分反應,在標準狀況下生成NO的體積和剩余金屬的質量如下表(設硝酸的還原產物只有NO): 編號 ① ② ③ ④ 稀硝酸體積/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屬質量/g 18.0 9.6 0 0 NO體積/mL 2240 4480 6720 V 下列計算結果正確的是 A、硝酸的濃度為4mol/L
B、①中溶解了5.6gFe C、②中溶解了9.6gCu D、④中V=6720mL 26.(15分)(1)室溫下取0.2mol?L-1HCl溶液與0.2mol?L-1MOH溶液等體積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體積的變化),測得混合溶液的pH=6,試回答以下問題: ①混合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 _________0.2mol?L-1 HCl溶液中電離出的c(H+)(填“>”、“<”、或“=”) ②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確計算結果(填具體數(shù)字): c(Cl-) ?c(M+) = ________
mol?L-1; c(H+) ? c(MOH)
= _______ mol?L-1 (2)室溫下如果取0.2mol?L-1
MOH溶液與0.1 mol?L-1 HCl溶液等體積混合,測得混合溶液的pH<7,則說明MOH的電離程度_________MCl的水解程度。(填“>”、“<”、或“=”),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下圖中 A 至 I 分別表示化學反應中的一種常見物質,工業(yè)上常用電解 A 的飽和溶液的方法制取 B 。其中 E 、F、 J 在通常情況下是氣體單質, E 為有色氣體, J 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 X 是一種常見的金屬單質。部分產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填寫下列空白: (l)
寫出 A 溶液電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將 a mol D 全部轉化為 C ,則 B 的物質的量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__。 (3)
C + D →I 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定條件下, H 可進行如下轉化:
。 將 K 溶液逐滴滴入C 溶液至過量,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8分)為了證明銅與稀硝酸反應產生一氧化氮,某校學生實驗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其裝置如下圖所示(加熱裝置和固定裝置均已略去),B為一個用金屬絲固定的干燥管,內裝塊狀碳酸鈣固體;E為一個空的蒸餾燒瓶;F是用于鼓入空氣的雙連打氣球 (1)
實驗時,為在E燒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觀察顏色,必須事先趕出去其中的空氣。 其中第一步實驗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確定E中空氣已被趕盡: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將A中銅絲放入稀硝酸中,給裝置A微微加熱, 在裝置A中產生無色氣體,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證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時間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5分)到目前為止,由化學能轉變的熱能或電能仍然是人類使用最主要的能源。 (1)
化學反應中放出的熱能(焓變,ΔH)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鍵能(E)有關。 已知:H2(g)+Cl2(g)=2HCl(g), ΔH=-185kJ/mol
E(H-H)=436 kJ/mol,E(Cl-Cl)=247 kJ/mol 則E(H-Cl)= _______________ ; (2)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ΔH=-25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ΔH=+19kJ/mol 請寫出CO還原FeO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下圖所示的裝置:該裝置中Cu極為:_________極;當銅片的質量變化為12.8g時,a極上消耗的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______ L。 (4)若將右圖中的銅電極改用石墨電極電解一定 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向所得 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2 (OH)2CO3后恰好恢 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不考慮二氧化碳的溶 解)。則電解過程中共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 ______________
moL。 試題詳情
山東省青島市2008年高三一模試題理科綜合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24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答題卡和答題紙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填涂在試卷、答題卡和答題紙規(guī)定的地方。 第Ⅰ卷(必做,共88分) 注意事項: 1.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上對應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以后,再涂寫其他正確答案標號。不涂答題止,只答在試卷上不得分。 2.第Ⅰ卷共22小題,每小題4分,共88分。 以下數(shù)據(jù)可供答題時參考: 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I?27 K?39 P?31 S?32 CI?36.5 試題詳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