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古代史》一處教材敘述和一個問題的質疑
理學屬于文學的范疇嗎?
《中國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6月第1版),是一本反映了史學最新研究成果(如“九五”斷代工程),編排體系科學合理的教材。但百密一疏,也有一些紕漏。教材P118敘述五代、遼、宋、夏、金、元的文化時,有這樣一句判斷“理學的產(chǎn)生、宋詞和元曲的繁榮、世俗文學的出現(xiàn),是這一時期文學發(fā)展的特點!憋@然編者是將理學與宋詞和元曲、世俗文學歸為了同一范疇――文學。從概念上講理學屬于哲學的范疇,所以理學的產(chǎn)生應屬于該時期哲學、思想的突出特點。雖然宋代文人大都有在詩中講“理”傳道的習慣,但畢竟理學與文學是屬性不同的兩類事物。教材P119又將理學和文學分別放在兩個子目中來介紹,是否表明編者在這個問題上認識的矛盾?
秦始皇吃過葡萄嗎?
這是一位老師在上《兩漢時期邊疆各族的發(fā)展和民族關系》公開課時提出的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問題。問題一提出就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秦始皇沒有吃過葡萄,理由是內地種植葡萄是在張騫通西域后,比張騫通西域早300多年的秦始皇不可能坐“時光隧道”跑到300年后來吃葡萄。老師肯定了學生的觀點。筆者認為這個結論不妥,因為它建立在兩個不成立的假設的基礎上:①沒有種植葡萄就吃不上;②秦漢之前內地與西域沒有聯(lián)系,西域的物產(chǎn)輸送不到內地。第一個假設不用說了,這是個生活常識問題。第二個假設呢?也不符合史實,實際上先秦時期內地與西域就已經(jīng)開始了比較固定的、密切的交往,那就是震爍古今為后來的“絲綢之路”奠定一定基礎的玉石入關之路。商朝時,和田玉就已從遙遠的新疆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商朝都城河南安陽。西周時代,和田美玉更是大量進入內地,成為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史書記載周穆王還曾進行過一次范圍極廣的“西狩”活動,來到今天新疆的天池時還拜會了那里少數(shù)民族的部落首領西王母?梢妰鹊嘏c西域之間的聯(lián)系早已有之。而新疆葡萄種植的歷史也非常的悠久,考古發(fā)現(xiàn)吐魯番至遲在公元前五世紀就已種植葡萄了。由此可知,珍貴的西域特產(chǎn)--葡萄完全有可能作為貢奉之物通過玉石之路進入內地,那千古一帝秦始皇應該有條件吃上甘美的葡萄。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