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學年度濱州市博興縣第一學期八年級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
生物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因為它
A.顏色鮮艷,易招引昆蟲 B.有香味能招引昆蟲
C.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的關系 D.位于一朵花的中央部分
2.一顆飽滿的花生中有兩粒種子,則此花生的形成需要子房、胚珠和精子的數(shù)目分別是
A.2,2,4 B.1,1,
3.一株綠色開花植物形成果實和種子,一般必須完成的兩個重要生理活動是
A.開花和傳粉 B.開花和受精
C.傳粉和受精 D.自花傳粉和異化傳粉
4.水稻的受精作用發(fā)生在( )中
A.胚珠 B.子房 C.珠被 D.花粉管
5.
A.增多 B.減少 C.不變 D.先增多后減少
6.帶土移栽植物,主要是為了保護
A.根冠 B.分生區(qū) C.伸長區(qū) D.成熟區(qū)
7.你能想象一顆蘋果樹上長出三種不同口味的蘋果嗎?運用生物技術就可以做到,這種技術是
A.嫁接 B.扦插 C.異花傳粉 D.組織培養(yǎng)
8.公路兩旁種植的法國梧桐,為了遮陰多,栽培應注意到的是
A.保護側枝的側芽 B.摘除主干的頂芽
C.保護主干的頂芽 D.摘除側枝的頂芽
9.“毛毛蟲”與“蝴蝶”分別是昆蟲發(fā)育的哪兩個時期
A.若蟲、成蟲 B.幼蟲、卵 C.卵、若蟲 D.幼蟲、成蟲
10.人們?yōu)榱颂岣呒倚Q的吐絲量,往往會在桑葉上噴灑一種化學物質(zhì)給蠶食用。這種化學物質(zhì)應在蠶發(fā)育的哪個時期噴灑?
A.成蟲 B.受精卵 C.幼蟲 D.蛹
11.養(yǎng)雞場的母雞下的蛋不能孵出小雞,原因是
A.雞蛋太小 B.雞蛋沒有受精
C.雞蛋儲存的養(yǎng)料太少 D.雞蛋內(nèi)儲存空氣太少
12.人在胚胎發(fā)育初期和胚胎發(fā)育后期的營養(yǎng)來源依次是
A.卵黃和胚膜 B.卵黃和胎盤 C.卵黃和臍帶 D.卵黃和食物
13.“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與這種變化直接相關的器官是
A.雌性激素 B.子宮 C.卵細胞 D.卵巢
14.人的受精卵的形成場所和胚胎發(fā)育的場所分別是
A.子宮、子宮 B.輸卵管、子宮 C.卵巢、輸卵管 D.卵巢、子宮
15.我國大力開展計劃生育,其目的不僅在于控制人口數(shù)量,同時也是為了提高人口素質(zhì)。在下列計劃生育的措施中,屬于提高我國人口素質(zhì)關鍵的是
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優(yōu)生
16.青春期是一個發(fā)展智力的“黃金時代”,其原因是
A.青春期腦的重量增長的最迅速
B.青春期腦開始發(fā)育
C.青春期大腦皮層的內(nèi)部結構和功能變化很大
D.青春期身高增長迅速
17.對DNA的描述,錯誤的是
A.同種個體之間DNA的結構是完全相同的
B.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zhì)是DNA
C.一個DNA分子包含許多基因
D.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zhì)構成的
18.純種甜玉米和非純種甜玉米間行種植,收獲時發(fā)現(xiàn)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卻無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顯性性狀 B.非甜是顯性性狀 C.相互混雜 D.相互選擇
19.關于基因的顯隱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成對的基因一定有顯性隱性之分
B.隱形基因控制的性狀是不能表現(xiàn)出來的
C.一對顯性和隱性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
D.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同時存在時,只表現(xiàn)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
20.白化病是一種由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下列關于白化病遺傳規(guī)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父母都患病,子女可能是正常人 B.子女患病,父母可能都是正常人
C.父母都無病,子女必定是正常人 D.子女無病,父母必定都是正常人
21.已知物種A的化石比物種B的化石出現(xiàn)的晚的多,由此可知
A.物種A比物種B數(shù)量多 B.物種A比物種B結構復雜
C.物種A一定從物種B進化而來 D.物種B一定從物種A進化而來
22.化石證明有許多物種只存活了相當短暫的時代就逐漸滅絕了,最能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是
A.缺乏能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可遺傳變異 B.缺乏產(chǎn)生變異的能力
C.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改造了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漸滅絕了
23.昆蟲的種類多樣,牛有奶牛和耕牛之分,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都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分別是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結果
C.都是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 D.分別是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結果
24.魚和鯨是不同的動物,但它們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態(tài),這是由于
A.進化方向相同 B.有共同的祖先
C.自然界的偶然巧合 D.相同環(huán)境自然選擇的結果
25.與類人猿比較,人類有許多不同的特點,生物學家把下列哪一項作為人猿分界的重要標準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產(chǎn)生了語言
C.直立行走 D.大腦特別發(fā)達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50分)
1.(10分)下圖是花的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的花為___________性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粉成熟后從[ ] ________中散落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萌發(fā)出[ ] _______。若此過程中,花粉的傳播是由昆蟲完成的,則圖中結構【3】具有的明顯特征是___________。
(3)雙受精是指兩個精子分別與[ ] ___________ [ ] __________相融合的現(xiàn)象。
(4)吃葵花籽和南瓜子時,磕掉的皮分別是由[ ] ___________和[ ] ___________發(fā)育而來。
(5)種子的主要部分是由受精后的[ ]_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
2.(8分)下表為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的實驗設計,請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瓶子編號
種子的數(shù)量(個)
種子所處的環(huán)境
(其他外界條件均適宜并相同)
A
3
少量水,
B
3
無水,
C
3
少量水,-
D
3
水淹沒種子,
(1)用A瓶與B瓶進行對照,所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應用___________兩瓶作對照實驗。
(3)A瓶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D瓶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據(jù)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本實驗設計中的一處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探究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fā)有無影響,請完成下列實驗方案設計。
第一步:在瓶子底部鋪上濾紙,并加入適量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組置于黑暗的環(huán)境中。
3.(7分)下面分別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條、葉芽(縱切)、種子的結構(縱切),據(jù)圖回答:
(1)甲圖中的結構[1]是由乙圖中的[ ]_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也是由丙圖中的[ ] ___________發(fā)育來;甲圖中結構[2]是由乙圖中的[ ]_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也是由丙圖中的[ ] _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甲圖中的結構[3]是由乙圖中的[ ] _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
(2)我們吃的豆油主要來自大豆種子的[ ]___________,它在種子萌發(fā)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下圖是鳥卵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家鴿的卵細胞由[ ]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和[ ] ___________三部分構成。
(2)能夠為胚胎發(fā)育提供養(yǎng)料的是[ ] ___________和[ ] ___________。
(3)家鴿卵中真正有生命的結構是[ ] ___________。
5.(4分)下圖是番茄的生長發(fā)育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5是由受精后的_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
(2)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24條,那么,圖3中卵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_______條。
(3)番茄的果實紅色(R)為顯性,黃色(r)為隱性。若結出的番茄果實為黃色,則它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__。
(4)番茄果實的紅色和果實的黃色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___。
6.(4分)已知決定白化病的基因(b)是隱性基因,決定膚色正常的基因(B)是顯性基因,F(xiàn)有一對膚色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兒子,則:
(1)這個兒子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__。
(2)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分別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控制正常膚色的基因組成還應有___________。
(3)這對夫婦生白化病兒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分)觀察下圖回答問題(其中上圖是生命起源化學進化過程示意圖,下圖米勒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一個模擬試驗裝置)
(1)上圖中有機小分子物質(zhì)和有機大分子物質(zhì)生成的場所依次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上圖米勒實驗裝置中的B處的氣體模擬的是___________,與現(xiàn)在大氣成分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米勒的實驗證明了上圖生命起源的哪個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證明了上圖生命起源的哪個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分)開始使用殺蟲劑時,對某種害蟲效果顯著,但隨著殺蟲劑的繼續(xù)使用,該種害蟲表現(xiàn)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實驗證明,害蟲的群體中,原來就存在具有抗藥性的個體。這說明:
(1)害蟲群體中,個體抗藥性的___________體現(xiàn)了生物的變異一般是___________的。
(2)殺蟲劑的使用對害蟲起了___________作用,而這種作用是___________的。
(3)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通過害蟲與殺蟲劑之間的___________來實現(xiàn)的。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