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卷(B卷)
歷 史
時問:100分鐘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l分,共30分)
1.在距今約170萬年的中華大地上,最有可能見到的情景是( )
A.半坡人正在種植粟 B.元謀人正在采集食物
C.河姆渡人正在種植水稻 D.北京人正在烘烤獸肉
2.下列關于我國周口店一帶的山頂洞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貧富差別嚴重 B.不能吃到熟食 C.能夠制造骨針 D.居住在房子里
3.下列遠古人類中,已經能夠使用磨制石器的包括( )
①元謀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我國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產工具不包括( )
A.鐵鏟 B.石刀 C.石器 D.未耜
5.某臺灣旅行團要來大陸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應該去( )
A.黃帝陵 B.大禹陵 C.中山陵 D.秦始皇陵
6.下列關于堯舜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品質高尚 B.生活儉樸 C.寬厚待人 D.統(tǒng)治殘暴
7.下列事件,標志著“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是( )
A.擒殺蚩尤 B.夏朝建立 C.啟繼禹位 D.“禪讓”出現(xiàn)
8.周武王的主要歷史活動不包括( )
A.討伐商紂 B.建立周朝 C.定都鎬京 D.遷都到殷
9.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相互爭戰(zhàn)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外族 B.“尊王攘夷” C.統(tǒng)一全國 D.爭做霸主
10.“戰(zhàn)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的諸侯國是( )
A.趙國 B.韓國 C.秦國 D.楚國
11.下列關于春秋戰(zhàn)國狀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各國紛紛變法 B.秦國由弱變強
C.諸侯國頻繁征戰(zhàn) D.周王室目益強大
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項革命是指( )
A.用牛耕地 B.使用鐵器 C.土地私有 D.獎勵耕織
13.戰(zhàn)國時期,先后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的是( )
A.奴隸主貴族 B.新興地主階級 C.廣大的奴隸 D.新興農民階級
14.《史記?商君列傳》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因為商鞅變法( )
A.承認土地私有 B.鼓勵農民開荒
C.統(tǒng)一全國貨幣 D.廢除舊貴族特權
15.商朝司母戊鼎的腹內鑄有“司母戊”三個字。這三個字屬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
16.大篆字體出現(xiàn)在( )
A.夏朝晚期 B.商朝晚期 C.西周晚期 D.東周晚期
17.戰(zhàn)國時期,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jié)氣,有利于( )
A.安排農業(yè)生產 B.直接觀測日食 C.完善歷法 D.促進醫(yī)學發(fā)展
18.戰(zhàn)國時期的整套編鐘出土于( )
A.四川成都 B.河南洛陽 C.湖北隨州 D.山東臨淄
19.下列成語故事,能夠反映老子思想的是( )
A.以柔克剛 B.紙上談兵 C.揭竿而起 D.破釜沉舟
20.戰(zhàn)國末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
A.《道德經》 B.《離騷》 C.《詩經》 D.《管子》
21.我國原始先民開始走出山洞搭建住所是在( )
A.原始人群時期 B.封建社會 C.原始農耕時代 D.奴隸社會
22.周平王遷都洛邑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幽王時國勢的嚴重衰敗 B.鎬京歷經長期戰(zhàn)亂殘破不堪
C.連年天災導致人民流離失所 D.諸侯國為了爭霸而輕視周王室
23.人們常常提到的“上古三代”開始于( )
A.公元前l(fā)l世紀中期 B.公元前l(fā)4世紀前期
C.公元前l(fā)6世紀末期 D.公元前21世紀前期
24.2004年四五月間,媒體關于“保衛(wèi)端午節(jié)”的連續(xù)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你知道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的民俗,相傳是為了紀念( )
A.孫武 B.扁鵲 C.孔子 D.屈原
25.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包括( )
A.“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B.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
C.提出“仁”的學說 D.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
26.西周滅亡時的國王是( )
A.周文王 B.周厲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27.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歷史上的( )
A.堯舜時期 B.“上古時代” C.春秋時期 D.戰(zhàn)國時代
28.炎帝、黃帝部落同蚩尤之間的戰(zhàn)爭是( )
A.官渡之戰(zhàn) B.牧野之戰(zhàn) C.巨鹿之戰(zhàn) D.涿鹿之戰(zhàn)
29.下列人物中,派遣鯀治理洪水的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30.下列人物中,采用“堵”的方法治水失敗的是( )
A.皋陶 B.禹 C.伯益 D.鯀
二、材料解析題(共34分)
31.識讀下圖
請回答:
(1)圖中的歷史人物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時代?(3分)
(2)他曾經在哪一國家進行變法?目的是什么?(3分)
(3)他進行變法的主要政治措施有哪些?(2分)
(4)他實行的變法產生了怎樣的歷史作用?(2分)
33.識讀下圖
請回答:
(1)上述文物是哪一原始先民使用的?他們主要生活在什么時代?(4分)
(2)上述文物反映了該原始先民的哪些生產生活情況?(2分)
(3)該文物反映了藝術與生活的什么關系?(2分)
三、問答題(共36 分)
35.李明同學前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他心里很難過。你認為可以用春秋時期的哪些觀點來勸導他?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10分)
36.夏商周時期,我國的農業(yè)、手工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都很發(fā)達,為什么還要以“青銅文明”作為當時社會文明的象征?(13分)
37.春秋時期,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zhàn)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諸侯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據此回答:
(1)春秋爭霸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5分)
(2)你認為應當怎樣認識爭霸產生的歷史影響?(8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