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學2009屆高三第六次月考學科網
歷史試題學科網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學科網
一、選擇題:請將唯一正確答案的編號填入答卷中,本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學科網
學科網
1、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學科網
項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業(yè)增長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業(yè)產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置
1
4
2
5
A.英法兩國逐漸失去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優(yōu)勢 學科網
B.英法的國際地位下降 學科網
C.美德迅速崛起,對英法構成威脅
學科網
D.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學科網
2、“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羅?普林西波在這里用子彈表達了我們人民對暴虐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向往”,這是后人以塞爾維亞文寫在薩拉熱窩某紀念館墻上的文字,另一堵墻上還復制了普林西波的親筆,“我們熱愛自己的人民”。材料中的“我們”應當是指
學科網
A.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
B.塞爾維亞政府 學科網
C.奧匈帝國民族主義者
D.俄國民族主義者學科網
學科網
3、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列強的三對主要矛盾是
學科網
①法德矛盾
②法意矛盾 ③英德矛盾 ④俄奧矛盾
學科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學科網
學科網
4、下列關于國際聯盟及其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學科網
A.美國是常任理事國之一
B.德國一度成為成員國
C.國聯調查團公開支持日本侵占中國東北
D.沒有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進行制裁學科網
學科網
5、1916年初,德國發(fā)動了凡爾登戰(zhàn)役,其戰(zhàn)略目的是
學科網
A.迫使英國退出戰(zhàn)爭
B.迫使法國退出戰(zhàn)爭學科網
C.迫使俄國退出戰(zhàn)爭
D.威懾正想投入戰(zhàn)爭的美國學科網
學科網
6、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正確的是 ( )學科網
①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有關系 ②從背景看交戰(zhàn)各國都是非正義的 ③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和科技的飛速進步,為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和擴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④一戰(zhàn)的爆發(fā)與世界市場的形成有關學科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學科網
7、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歐洲各國的統(tǒng)治者:如果你們開始跳一場最后的大戰(zhàn)舞,那么,在悲劇結束時你們必將垮臺。下列哪些國家的歷史可以佐證這一預言?
學科網
①德意志帝國 、谏郴实蹏 、蹔W匈帝國 、軍W斯曼帝國學科網
A、①②③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學科網
8、下列關于一戰(zhàn)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學科網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場徹底的帝國主義性質的掠奪戰(zhàn)爭②兩大集團參戰(zhàn)的目的是為了奪取霸權和掠奪殖民地③塞爾維亞、比利時的抵抗斗爭是正義的④美國在一戰(zhàn)過程中自始至終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學科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學科網
9、把歷史的鏡頭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為一名中國外交官,和顧維鈞、陸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國出席巴黎和會,在這次會議上,你應該不會看到學科網
A、英國和法國操縱了這次會議 學科網
B.列寧率領蘇俄代表團參加會議備受冷遇學科網
C.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學科網
D.會議通過了相當苛刻的對德和約會議決學科網
10、19世紀末,科技進步成果運用到軍事領域所帶來的影響不包括
學科網
A.增強了武器的殺傷力,使戰(zhàn)爭更加殘酷學科網
B.使人們對戰(zhàn)爭望而卻步,制約了戰(zhàn)爭的發(fā)生學科網
C.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略機動能力
學科網
D.使戰(zhàn)爭突破地域限制,波及的范圍更大
學科網
學科網
11、1918年,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原則。內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絕對自由”,“取消一切經濟障礙和確立貿易條件的平等”,“成立一個一般性的各國聯合組織”。其最終目的是
A.爭當海上霸主
B.爭奪貿易霸權
C.建立國際聯盟
D.攫取世界霸權學科網
學科網
12、巴黎和會上,日本代表對歐洲事務很少開口,被稱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A.認為沒有資格介入歐洲事務 B.無力與歐美列強爭奪歐洲霸權
C.日本代表不擅長外交
D.專注亞洲事務及其權力學科網
13、《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條約》的共同點之一是學科網
A、維護了美國的利益,抑制日本的勢力學科網
B、日本在受限制有同時也保持局部特權或優(yōu)勢學科網
C、華盛頓會議參與各國平等協(xié)商的結果 學科網
D、帝國主義列強共同宰割中國學科網
14、《洛迦諾公約》的簽訂 學科網
①暫時解決了歐洲安全問題②改善了法德關系③有利于當時國際關系的穩(wěn)定 ④限制了德國軍國主義的復活⑤提高了德國的政治地位學科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學科網
15、二戰(zhàn)后國際軍事法庭對德、日戰(zhàn)犯進行審判的法律依據是 學科網
A.道威斯計劃 B.《非戰(zhàn)公約》 學科網
C.《洛迦諾公約》 D.《凡爾賽和約》學科網
學科網
16、“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不能長久維護世界和平,主要是因為該體系學科網
A.出于反共反蘇的目的訂立
B.依據各國現有實力而確立學科網
C.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掠奪之上 D.實質是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學科網
學科網
17、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波及的范圍特別廣,這主要是由于學科網
A、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巨大學科網
B、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經完全形成學科網
C、經濟危機本身具有傳播性學科網
D、世界性的貿易組織還沒有建立起來學科網
18、歐亞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分別是學科網
A、墨索里尼上臺,“二二六”兵變學科網
B.希特勒出任總理,廣田弘毅組閣
C.希特勒就任元首,“九一八”事件爆發(fā)學科網
D.德軍開進萊茵不設防區(qū),日本制造“七七”盧溝橋事變學科網
19、有一種觀點認為西班牙民族革命戰(zhàn)爭在某種程度上又可看作是“二戰(zhàn)的彩排”。這主要是因為學科網
A、西班牙戰(zhàn)爭導致了二戰(zhàn)的爆發(fā)
學科網
B、西班牙成為參加二戰(zhàn)舉足輕重的國家學科網
C、西班牙戰(zhàn)爭充分反映了當時各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
學科網
D、國際縱隊的參與使西班牙內戰(zhàn)變成了一場國際沖突學科網
20、希特勒說:“利用布爾什維主義的幽靈來遏制凡爾賽諸國,要使它們相信,德國是反對赤禍的決定性堡壘。這是我們度過危機、擺脫凡爾賽和約和重新武裝的惟一方法!睂ι鲜霾牧险J識不正確的是 學科網
A.希特勒企圖迷惑“凡爾賽諸國” 學科網
B.以此為幌子建立了三國軸心同盟學科網
C.決定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學科網
D.實質是準備發(fā)動戰(zhàn)爭,奪取世界領導權學科網
21、德國法西斯上臺的原因與日本的不同之處在于:學科網
A、遭受經濟危機的打擊 學科網
B、法西斯勢力得到軍隊與統(tǒng)治階級的支持學科網
C、階級矛盾尖銳 D、利用民族主義的情緒學科網
22、畢加索名畫《格爾尼卡》反映的主題是
學科網
A.控訴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罪惡 學科網
B.控訴英法的不干涉政策學科網
C.控訴法西斯的罪惡
學科網
D.控訴西班牙內戰(zhàn)的罪惡學科網
學科網
23、1936年,當埃塞俄比亞呼吁國聯貸款給埃塞俄比亞買武器時,國聯卻以23票反對,25票棄權予以否決,只有埃塞俄比亞一國投贊成票。這一事實①表明法西斯國家在國聯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國聯的本質特點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綏靖意圖 ④反映了國際形勢不利于埃塞俄比亞 學科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學科網
學科網
24、關于30年代初至二戰(zhàn)前國際形勢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學科網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受到挑戰(zhàn),逐步崩潰學科網
B.世界大戰(zhàn)的歐、亞策源地形成,局部戰(zhàn)爭開始
C.全世界面臨著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的威脅 學科網
D.法西斯同盟與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學科網
25、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1929年大危機的影響
B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
C.英法的綏靖政策和蘇聯的“中立自!薄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擴張
26. 觀察右邊漫畫,該漫畫
A.譏諷了英國的均勢政策
B.諷刺了英法的綏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會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當時的主要矛盾
27.決定開辟歐洲第二戰(zhàn)場的會議
A.雅爾塔會議 B.波茨坦會議 C.德黑蘭會議 D.開羅會議
28. 7.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推動該同盟形成的事件有:①德軍突襲波蘭②《大西洋憲章》的發(fā)表③丘吉爾、羅斯福聲明援助蘇聯④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 以下二戰(zhàn)期間通過的國際文件中,中國政府代表參加簽字的有
①《聯合國家宣言》②《開羅宣言》③《雅爾塔協(xié)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0. 下列關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戰(zhàn)爭的性質相同 B.德國和日本都是戰(zhàn)敗國
C.戰(zhàn)后都形成了新的國際關系體系 D.最終都是正義戰(zhàn)勝邪惡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9分,第33題13分,34題8分。共40分。要求:緊扣題意,條理清楚,邏輯嚴謹,書寫規(guī)范。
32.(9分)在比較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時,有人認為:“中國變了,但變的是皮毛,不變的是體制。跟著,日本也變了,但先變的是體制,然后是皮毛。”
請回答:
(1)材料中的“皮毛”是指什么? (2分)
(2)概述明治維新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 (3分)
(3)分析明治維新對亞洲鄰國的影響。 (4分)
一、選擇題:請將唯一正確答案的編號填入答卷中,本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C
B
B
B
D
B
B
B
D
B
A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C
C
D
C
B
D
B
B
C
A
D
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9分,第33題13分,34題8分。共40分。
31.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它符合但是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巨大(2分)。
(2)維新派提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這是愛國的進步的(2分),在社會上起到了啟蒙作用(2分)。
(3)維新派和頑固勢力進行激烈的論戰(zhàn),展開了與封建思想正面的交鋒,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分)。
(4)維新派提出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學習西方政治制度(2分),倡導西學,要求廢除科舉制,改革教育制度,沖擊了
32.(1)西方先進技術(2分)
(2)內容:廢藩置縣;(1分)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四民平等;(1分)頒布《日本帝國憲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1分)
(3)使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1分)給亞洲鄰國帶來深重的災難(1分),改變了遠東國際格局;(1分)對周邊國家的近代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分)
33. (1)表現:出現了世界大戰(zhàn)。(1分)
原因:20世界帝國主義間的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化,而此時期的世界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整體,各國各地區(qū)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形成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局面。20世紀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和科技的飛速進步,為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和擴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3分)
(2)目的:德實施“無限制潛艇戰(zhàn)”,為了保證借給協(xié)約國的巨額貸款能夠歸還;有利于戰(zhàn)后美國參與瓜分贓物,爭奪世界霸權。(3分)
影響:大大增加了協(xié)約國一方的經濟、軍事實力,戰(zhàn)爭局勢朝著有利于協(xié)約國的方面發(fā)展;加速了一戰(zhàn)結束的進程。(2分)
(3)使歐洲在國際上的統(tǒng)治地位發(fā)生動搖;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建立;美國、日本等國乘大戰(zhàn)之機迅速崛起;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fā)展;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國際政治組織――國際聯盟。(4分)
34.(1)控制國聯,以達到爭霸世界的目的。(2分)
(2)英國。因為英國有最多的殖民地(自治領),可因此掌握國聯的支配權。(3分)
(3)由于美國控制國聯的目的未達到,加上美國孤立主義和傳統(tǒng)思想,美國沒有加入國聯(2分)
(4)爭奪世界霸權。(1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