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圖裝置(酒精燈、鐵架臺等未畫)制取三氯化磷,在曲頸甑d中放入足量白磷,將迅速而不間斷地通入曲頸甑中,
與白磷就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火焰.
和
熔點分別是-112℃,148℃,沸點分別是76℃,200℃.
(1)現(xiàn)有濃鹽酸、濃硫酸、白磷、二氧化錳、氫氧化鈉供選用,a、b中應裝入的試劑分別為:a_________,b__________.
(2)需加熱的儀器是________(填儀器字母).
(3)生成的在e中收集,為保證
蒸氣冷凝,應在水槽g中加入________.
(4)遇到水蒸氣強烈反應,甚至爆炸,所以d、e儀器及裝入的物質(zhì)都不能含有水.為除去氯氣中的水分,c可裝入的物質(zhì)是________.
A.堿石灰 B.濃硫酸 C.無水氯化鈣
(5)氯氣和白磷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為使曲頸甑d不致因局部過熱而炸裂,實驗開始前應在曲頸甑底部放少量____________.
(6)實驗室白磷保存在水中,取出白磷后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浸入無水乙醇中片刻,再浸入乙醚中片刻即可完全除去水分.已知水與乙醇互溶,用上述方法除水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為防止氯氣污染空氣,裝置末端導出的氣體最好用________進行凈化處理.
[ ]
A.溶液 B.
溶液 C.飽和食鹽水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 實驗過程 | 實驗現(xiàn)象 | 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 | ||||||||||||||||
在C中加入樣品標本W(wǎng)克,D中裝入藥品后并稱量為m1克.連接好儀器后,檢查氣密性 | B、E中有氣泡產(chǎn)生 B、E中有氣泡產(chǎn)生 |
2H2O2
2H2O2
| ||||||||||||||||
打開A的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 C中的紅褐色粉末變成黑色 C中的紅褐色粉末變成黑色 |
2Cu+O2
2Cu+O2
| ||||||||||||||||
對C進行加熱.當C中藥品充分反應后.關(guān)閉A的活塞.停止加熱: | 無 無 |
無 無 | ||||||||||||||||
冷卻后,稱量D的質(zhì)量為m2克. | 無 無 |
無 無 |
W-(m2-m1)×
| ||
W |
W-(m2-m1)×
| ||
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西省撫州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乙烯是來自石油的重要有機化工原料,其產(chǎn)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結(jié)合以下路線回答:
已知:
(1)反應II的化學方程式是 。
(2)D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來制造多種包裝材料,其結(jié)構(gòu)簡式是 。
(3)E是有香味的物質(zhì),在實驗室用下圖裝置制取。
①反應IV的化學方程式是 ,該反應類型為 。
②該裝置圖中有一個明顯的錯誤是 。
(4)為了證明濃硫酸在反應IV中起到了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某同學利用上圖改進后裝置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實驗開始先用酒精燈微熱3min,再加熱使之微微沸騰3min。實驗結(jié)束后充分振蕩小試管乙再測有機層的厚度,實驗記錄如下:
實驗編號 試管甲中試劑 試管乙中試劑 有機層的厚度/cm
A 2 mL乙醇、1 mL乙酸、
1mL18mol·L-1 濃硫酸 飽和Na2CO3溶液 3.0
B 2 mL乙醇、1 mL乙酸 0.1
C 2 mL乙醇、1 mL乙酸、
3 mL 2mol·L-1 H2SO4 0.6
D 2 mL乙醇、1 mL乙酸、鹽酸 0.6
①實驗D的目的是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H+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實驗D中應加入鹽酸的體積和濃度分別是3mL和 mol·L-1 。
②分析實驗 (填實驗編號)的數(shù)據(jù),可以推測出濃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chǎn)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12分) 某實驗小組用下圖裝置進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1)實驗過程中銅網(wǎng)出現(xiàn)紅色和黑色交替的現(xiàn)象,請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在不斷鼓入空氣的情況下,熄滅酒精燈,反應仍能繼續(xù)進行,說明該乙醇氧化反應是 反應(放熱或吸熱)。
(2)甲和乙兩個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 ;
乙的作用是 。
(3)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干燥試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質(zhì),它們是 ,
集氣瓶中收集到的氣體的主要成分是 。
(4)若試管a中收集到的液體用紫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顯紅色,說明液體中還含有 。要除去該物質(zhì),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寫字母)。然后,再通過 (填實驗操作名稱)即可除去。
a.氯化鈉溶液 b.苯 c.碳酸氫鈉溶液 d.四氯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