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由圖知,鍋爐b更合理.
理由:因為①b圖水的受熱面積大,同時減少了燃燒室下方的熱的損失,增加了內(nèi)能的利用率;
②b鍋爐外有絕熱材料,大大降低了散熱損失,節(jié)約燃料;
③b有吹風(fēng)設(shè)備,燃料燃燒充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2)由題知,m=1.5t=1.5×10
3kg,△t=t-t
0=100℃-20℃=80℃,
水吸收的熱量:
Q
吸=Cm△t=4.2×10
3J/(kg?℃)×1.5×10
3kg×80℃=5.04×10
8J,
又∵η
熱=42%,
∴Q
放=

=

=1.2×10
9J,
所以秸稈的質(zhì)量為:
m
稈=

=

=160kg.
故答案為:(1)b圖水的受熱面積大,同時減少了燃燒室下方的熱的損失,增加了內(nèi)能的利用率;
②b鍋爐外有絕熱材料,大大降低了散熱損失,節(jié)約燃料;
(2)160.
分析:(1)能量的利用率是有效利用的能量與燃料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能量之比.要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就要盡量減少能量的損失.
(2)已知水的質(zhì)量、比熱容和溫度的變化,首先利用公式Q
吸=Cm△t計算水吸收的熱量,已知秸稈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有42%被水吸收,再利用公式Q
放=

計算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已知秸稈的熱值,最后利用公式m=

計算秸稈的質(zhì)量.
點評:第一問通過對兩個鍋爐的分析,考查了提高爐子效率或能量利用率的方法,做題時一定要細心觀察兩個爐子的不同之處.很具有現(xiàn)實性意義;
第二問考查了利用公式Q=mq計算熱量,以及利用其公式變形計算質(zhì)量,并利用公式Q
吸=Cm△t計算熱量,同時還考查燃料的利用率的問題,在計算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單位的換算.